[实用新型]杆体与嵌接片之结合构造无效
申请号: | 00228487.1 | 申请日: | 2000-06-14 |
公开(公告)号: | CN2430564Y | 公开(公告)日: | 2001-05-16 |
发明(设计)人: | 郑正三 | 申请(专利权)人: | 郑正三 |
主分类号: | F16B9/00 | 分类号: | F16B9/00 |
代理公司: | 广州三环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成明新 |
地址: | 528200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嵌接片 结合 构造 | ||
本实用新型系关于一种杆体与嵌接片之结合构造。
目前建筑或家具上,常见利用杆体组成外框,并在外框中配设玻璃片或压克力片,以构成门、窗构造。杆体与嵌接片(如玻璃片或压克力片)之结合构造,系杆体表面开设有一槽道,且该槽道的宽度略大于嵌接片之厚度,藉此嵌接片相对的二侧可分别插置在不同的二杆体之槽道中,而且在嵌接片与槽道壁面间,再容置压条使嵌接片得以定位。
以上习用结构所揭露之杆体与嵌接片间的组接构造,虽可使嵌接片定位,但与杆体间的组装及对应角度却不易达到实际要求。主要是因为杆体上的槽道宽度若开设与嵌接片厚度相当,则插置嵌接片后,嵌接片与槽道壁面间所剩的间距便会很小,而要在极小的间距中再容置压条,则施工上明显非常不易而且费时,更甚者,施工者在用力塞设压条的同时,不免会有损及嵌接片之虞,故此习用结构并不合于实用;而若是将槽道的宽度加大,则插置嵌接片后,嵌接片本身容易产生倾斜情形,加上容置压条时若施工者不仔细地调整嵌接片与杆体的对应角度,则嵌接片与杆体组装后会形成倾斜翘角状态,而非预期之平整状态,所以该习用构造对于嵌接片与杆体的对应角度关系,无法在简便的施工状态下,达到良好、预期的对应关系,而难合实用所需。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组装简便,嵌接片与杆体能确实地形成预定角度不偏斜,符合实用所需的杆体与嵌接片之结合构造。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其系杆体表面至少设有一槽道,且在槽道底面相对于杆体径向,另设有一嵌槽,而该嵌槽宽度小于槽道宽度,并在槽道与嵌槽交接处形成有挡缘,藉此一嵌接片的相对二侧分别插置在二杆体的嵌槽中,并在嵌接片与槽道壁间容置压条,得使嵌接片与杆体间保持预定之对应角度者。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详细描述。
图1为本实用新型之杆体外观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之杆体与嵌接片之结合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之杆体结构示意图之二。
图4为本实用新型之杆体结构示意图之三。
图5为本实用新型之杆体结构示意图之四。
图6为本实用新型之杆体结构示意图之五。
图7为本实用新型之杆体结构示意图之六。
图号说明
(21)杆体 (22)槽道 (23)嵌槽
(24)挡缘 (31)嵌接片 (32)压条
本实用新型系一种杆体与嵌接片之结合构造,请参阅图1所示,其主要在一杆体(21)(如在建筑材料中常见之中空铝管)的表面设有一槽道(22),该槽道系可沿着杆体(21)的轴向延伸,并在径向上形成凹落状,而槽道(22)的底面又再设有嵌槽(23),该嵌槽(23)的宽度小于槽道(22)宽度,且该嵌槽(23)沿杆体(21)轴向延伸,及在该杆体(21)的径向形成凹落状。此外,在槽道(22)与嵌槽(23)之交接处,形成有挡缘(24)。
该杆体(21)使用时,请参阅图2所示,系使嵌接片(31)的相对二侧分别插置在相对的二杆体(21)表面所设之嵌槽(23)中;此时由于嵌槽(23)宽度嵌接片(31)厚度相当,所以嵌接片(31)插置后,能形成良好的定位状;而嵌接片(31)与槽道(22)壁面间的间距恰可供容置压条(32),且压条(32)一端可抵靠在挡缘(24)上。
以上嵌接片(31)与杆体(21)嵌接结合时,由于嵌槽(23)的宽度与嵌接片(31)厚度相当,所以嵌接片(31)插置后,即可形成良好定位不倾斜;而在容置压条(32)时,因压条(32)系容置嵌接片(31)与槽道(22)壁面间的间距中,加上该槽道(22)壁面与嵌接片(31)表面不接触,意即无关嵌接片(31)之定位,所以压条(32)不但可简便地组设定位,同时又无碍嵌接片(31)之定位,以及嵌接片(31)与杆体(21)间的对应角度;是以杆体(21)与嵌接片(31)组合后之整体,可具有良好之对应关系,而无习用倾斜状之虞。
又,在建材上该杆体(21)乃依需要制成多种形状,请参阅图3~图7所示,杆体(21)可以制成圆管状或方管状(亦可是实心的杆体),而无论是何种形状,该杆体(21)的表面可以开设一个槽道(22),或二个相对之槽道(22),当然亦可开设多个槽道,且使相邻二个槽道(22)间形成六十度或九十度等不同夹角形态;各槽道(22)的底面同样开设有一宽度比槽道(22)宽度小的嵌槽(23),而各嵌槽(23)之宽度与将来要接合之嵌接片(图中未示)的厚度相当。此外,在槽道(22)与嵌槽(23)之交接处形成有挡缘(24)。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郑正三,未经郑正三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00228487.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