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燃气具燃气控制阀无效
申请号: | 00227264.4 | 申请日: | 2000-01-31 |
公开(公告)号: | CN2416292Y | 公开(公告)日: | 2001-01-24 |
发明(设计)人: | 吴建龙 | 申请(专利权)人: | 吴建龙 |
主分类号: | F16K1/00 | 分类号: | F16K1/00;F16K31/06;F23N1/00 |
代理公司: | 广东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李永庆 |
地址: | 524039 广***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燃气具 燃气 控制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燃气具的燃气供给控制阀,特别是涉及一种实现燃气,具数字化控制的燃气阀。
目前燃气具使用的燃气阀,大多是机械式的旋塞阀,在使用中以旋转旋塞的角度来改变燃气具的供气量,致使火力调节不能如意,且使用不便,自动化程度低;专利91221315.9及96229818.2和申请号为98235100.3等公开的技术,均未能为燃气具数字化控制提供条件。虽然申请号98235100.3所述的燃气灶控制阀给电子控制提供了可能,但缺乏数控能力,且结构上由于使用了簧片和皮碗,尤其皮碗和皮碗上方的通气孔在结构上不是一体,通气孔设在压板上,压板用螺丝固定在阀体上,因而实施过程中存在下述缺陷:1、簧片难以做到不变形,其轻微的变形导致皮碗倾斜,与通气孔口平面不吻合而降低气密性能;2、固定钻有通气孔的压板时,对螺丝施加的紧固力不同,通气孔平面随紧固力的不同产生相应的变化,仍导致皮碗平面与通气孔口平面离开理想的位置而降低气密性能;3、在实施过程中,当把压板压上后,一旦漏气,无法直观检视漏气部位,因而调校困难,成品率低;4、其电产线圈依靠灌注树脂来固定,给生产带来不便。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气密性能高、安全性能好、可实现数字化控制的燃气具的燃气控制阀。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通过下述技术措施实现:一种燃气具燃气控制阀,包括阀芯轴、阀芯座、进气口和出气口,所述的阀芯座的顶端压有一阀芯座O型密封圈与基板通过螺纹旋接在一起,基板上设有一燃气进气口和出气口,进气口中设有一进气量孔;所述的阀芯轴的一端套有一阀芯轴O型密封圈,另一端套有一塔形弹簧,阀芯轴套有O型密封圈的一端穿进阀芯座内,阀芯轴与阀芯座之间设有一阀芯轴过气隙,阀芯轴另一端的弹簧顶在基板上,弹簧与基板上的进气口相对;所述的阀芯座的侧边设有一过气通道,过气通道与基板上的出气口及阀芯轴过气隙相通;阀芯座的底端紧压有一压帽,阀芯座压帽之间设有一层密封胶膜;压帽的下部设有一动作执行部件,所述的动作执行部件由推杆、动E型铁芯、定E型铁芯和线圈组成,推杆的一端穿过压帽中心孔压在密封胶膜上,另一端与动E型铁芯连接在一起;上述结构构成一个自闭式单元阀。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自闭式数控燃气阀,由至少上述三个自闭式单元阀组成,通过基板上设置的气路把各单元阀的出气口沟通作为自闭式数控燃气阀的燃气出口,以其中一个单元阀作为总阀控制其余各单元阀的进气,即燃气入口先经过总阀,总阀的出气口通过基板与其余各单元阀的进气口沟通,各单元阀的进气量孔的大小符合如下条件:按一个方向排序,相邻单元阀进气量孔的截面积呈二进制排列,进气量孔截面积的总和不小于燃气具设计热流量所需燃气流量相应的过气截面积。
作为本实用新型自闭式数控燃气阀的进一步完善,在总阀的出气口还设有一专供燃气具火种或小火燃烧器使用的出气口。
自闭式单元的工作原理如下:在不通电的情况下,由进气口加入的燃气压力叠加塔形弹簧的压力压向阀芯轴并施加在阀芯轴O型密封圈上,使阀芯O型密封圈紧贴在阀芯座的相应平面上,把气路切断;当线圈通上电流时,定E型铁芯产生的磁场把动E型铁芯吸合,同时压迫推杆向阀芯轴方向推出,使阀芯轴上的O型密封圈随之与接面分离,积聚在阀芯座内腔的燃气通过阀芯轴过气隙及过气通道引向出气口,完成燃气的供给;当线圈断电后,定E型铁芯失磁,燃气及塔形弹簧的力同时作用在阀芯轴上,压迫阀芯轴O型密封圈,密封住阀芯轴过气隙,切断气路,停止供气。
自闭式数控燃气阀的原理:当控制电路产生二进制控制信号时,通过允动相应的单元阀线圈,开、闭对应的单元阀,完成燃气量的多级控制。
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设计合理,安全性能高,操作容易,控制是敏,具备多种火力控制,为数字化控制燃气阀的生产提供良好的条件,使用寿命长,成品率高。
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描述。
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自闭式单元阀的结构剖示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自闭式数控燃气阀的结构等效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吴建龙,未经吴建龙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00227264.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