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地上消火栓的阀体无效
申请号: | 00227226.1 | 申请日: | 2000-01-27 |
公开(公告)号: | CN2409994Y | 公开(公告)日: | 2000-12-13 |
发明(设计)人: | 伍建许 | 申请(专利权)人: | 番禺市胜捷消防器材设备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62C35/20 | 分类号: | A62C35/20 |
代理公司: | 广东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张文雄 |
地址: | 511483 ***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地上 消火栓 阀体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地上消火栓的阀体。
现有的地上消火栓是按GB4452.1-84《地上消火栓》标准生产制造,按照GBJ16-87《建筑设计防火规范》第8、3、2条安装要求:“室外消火栓应沿道路设置……消火栓距路边不应超过2M,距房屋外墙不宜少于5M”。正因为地上消火栓设置离道路边近,所以按现有地上消火栓阀体结构(如图1),经常出现地上消火栓被汽车撞断,阀杆被拉升,带动阀瓣上升,导致大量自来水外冒,影响道路通畅的现象。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在地表上面部分本体被汽车或其他原因撞断毁坏时,使给水管网内的水不能流出的地上消火栓阀体。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地上消火栓的阀体,包括外壳、设置在外壳的阀座、阀瓣,外壳的下端是进水口,进水口之上有密封口,阀座设置在密封口处,阀瓣可在外壳内的空腔中上下移动。本实用新型的阀瓣是设置在进水口与密封口之间。
本实用新型的进水口上端设有一横杆,横杆与阀瓣之间设有弹簧,阀瓣的顶端为密封垫。
本实用新型的阀体采用了“反向密封”的方式,即阀瓣由下向上密封,当地上消火栓被撞断板坏时,阀瓣仍保持原来的密封状态,因此本实用新型在节约水资源、维护道路安全方面有良好的效果,并且本实用新型在正常状态下的密封效果优于一般的阀体,同时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成本低。
下面结合附图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
图1为常用消火栓的局部解剖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消火栓的阀体未开启时的剖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消火栓的阀体开启时的剖视图;
图4为使用本实用新型后的消火栓的局部解剖图。
常用的消火栓及其阀体的结构图如图1所示,阀体2与消火栓本体8及水管1之间是法兰接管6连接,两法兰之间的内腔是中空相通的,消火栓本体8的顶部有一螺杆9,螺杆9下端与阀杆7连接。阀杆7的下面是阀瓣4,阀瓣4设置在阀座3的上面,即阀瓣4设置在阀体密封口14的上面,阀瓣4在阀体的空腔中可上下移动,其移动由阀体内腔中凸出的多个筋板(图中未画出)导向。密封口14的下面有一进水口13,水从进水口13进入阀体,充满阀体的空腔。当阀杆7向下将阀瓣紧压在阀座3上端时,阀体2处于密封状态;当阀杆7向上提升时,阀瓣4与阀座3分离,水流通过阀体外壳10与阀瓣4间的环形通道流出,进入消火栓本体8,并从出水口流出。
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如图2、图3和图4所示,阀座3仍设置在密封口14处,其周边有一环形凸边1 6,当地上消火栓关闭后,能更好地承受阀座由下向上的推力。阀瓣4设置在密封口14与进水口13之间,确切位置是在密封口14下端,阀体4的顶端为密封垫5,起密封作用。阀体进水口13上端设有一横杆12,横杆12两侧是上下相通的,横杆12与阀瓣4之间设有一弹簧11,即该弹簧的上端与阀瓣4相连接,下端压在横杆12上。阀瓣4与横杆12之间连有一螺栓17,作为弹簧11的导向。
阀体未开启时的状态如图2所示,弹簧11的压力及水的压力将阀瓣4压紧在阀座3上,阻隔住从阀体进水口流入的水流出。
如图3所示,当需要开启消火栓时,顺时针转动图1中的螺杆9,螺杆带动阀杆7下移使阀瓣4向下移动压缩弹簧11,密封垫5与阀座3分离,水流通过外壳10与阀瓣4间的环形通道流出阀体,进入消火栓本体8,并从出水口流出。
当关闭消火栓时,逆时针转动螺杆9,阀杆7上移,阀瓣4在弹簧11作用下向上移动,使密封垫5压紧在阀座3上,加上水压对阀瓣4的作用力,使密封作用更为可靠。消火栓关闭后,如图4所示,阀杆7完全与阀瓣4分离,当本体8受碰撞断裂分离,也不可能涉及阀体及阀瓣,达到本实用新型结构的设计目的。
本实用新型采用反向密封的方式,各部件的运动方向与常规的相反,为了符合人们已习惯的操作方法,使用本实用新型后,消火栓的螺杆9使用右旋螺纹的螺杆,使其开启与关闭的操作与常规相同,并且在本体8下端设置一个阀杆的导向横板15,使阀杆7的运动更稳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番禺市胜捷消防器材设备有限公司,未经番禺市胜捷消防器材设备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00227226.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