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双沸腾型冷凝蒸发器无效
| 申请号: | 00226629.6 | 申请日: | 2000-07-19 |
| 公开(公告)号: | CN2433516Y | 公开(公告)日: | 2001-06-06 |
| 发明(设计)人: | 吴裕远;阎振贵;陈流芳;毛央平;李世岗;姜春荣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安交通大学;杭州制氧机集团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F22D11/06 | 分类号: | F22D11/06 |
| 代理公司: | 西安交通大学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贾玉健 |
| 地址: | 710049***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沸腾 冷凝 蒸发器 | ||
本实用新型属于热交换介质不直接接触的热交换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到用两种交换介质的固定板或层压通道的热交换设备,各介质与通道不同的侧面接触。
专利号为96118734.4、发明名称为《类环状流双相变换热器》的中国专利,具有传热性能优良、制造工艺简单、生产成本低、结构紧凑、操作方便、运行安全等优点,可取代光管列管式冷凝蒸发器和老式板翅式冷凝蒸发器,还可取代80年代才兴起的烧结多孔表面管式冷凝蒸发器,但还存在沸腾侧的传热热阻仍然偏大(约为冷凝侧的两倍);当其应用于6000m3/h以上制氧装置时,精馏塔下塔压力和空气压缩机的能耗仍然偏高;冷凝通道的传热性能仍然存在偏低的缺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专利的缺点,提供一种传热温差小、传热系数高的双沸腾冷凝蒸发器。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解决方案是:在液氧池内设有支架,在液氧池内支架上设有冷凝蒸发器,在液氧池内设有与液氧池相联通的液氧进液管、以及与冷凝蒸发器相联通的氮气进气管,在液氧池的顶端设加工有氧气排气通孔的顶盖板。本实用新型的液氧池有2~4个相互联通且套装在一起,液氧进液管设置在上液氧池内与上液氧池相联通,在每个液氧池的底部设有液氧积液导出管。本实用新型的支架安装在下液氧池内底部,冷凝蒸发器安装在支架上。本实用新型的冷凝蒸发器为:在前侧板与后侧板之间设置有149~359块隔板,一块隔板与相邻一块隔板之间的左右两端、最前一块隔板与前侧板之间的左右两端、最后一块隔板与后侧板之间的左右两端设置有侧封条将前侧板与后侧板之间的空间分割150~360个竖向流通道,靠前侧板和后侧板的第一个通道为氧通道,靠前侧板和后侧板的第二个通道为氮通道,一个氮通道与相邻一个氮通道之间间隔两个氧通道,一个氮通道与前后各相邻一个氧通道构成冷凝蒸发器的一组双沸腾基本结构单元,前侧板与后侧板之间构成50~120组双沸腾基本结构单元,在氧通道和氮通道内设有与隔板相联接的焊片以及设置在焊片上的翅片,氧通道的横向设置1~3条中间隔条,将每个氧通道分割成与液氧池相对应的2~4段与液氧横向补液通道和液氧纵向补液通道相联通的通道,在每段通道的下端设置有液氧进液导流片、上端设置有氧气出气导流片,氮通道的上端设置有氮气进气导流片且与氮气进气管相联通、下端与液氮集液引出管相联通。
本实用新型的冷凝蒸发器的高度为1.5~5m。本实用新型的氮通道内翅片的节距为1~4mm,高度为2~6mm。
本实用新型与《类环状流双相变换热器》相比,具有传热系数高,传热温差小等突出优点,可适用液氧、液氮、液氢、液氩等低温流体及氟利昂、水等常温工质流体,可用于大、中、小型空分装置,也可用于制冷、石油、核电等领域强化传热设备,还可用于对小温差换热有特殊要求的设备及场合。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冷凝蒸发器的横剖面图。
图3是图2的A-A剖视图。
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详细说明。
参见图1,本实施例有两个液氧池,即上液氧池5和下液氧池6,上液氧池5套装在下液氧池6内,上液氧池5和下液氧池6的顶端盖有顶盖板12,顶盖板12上加工有氧气排气孔11,液氧进液管13安装在上液氧池5内与上液氧池5相联通,上液氧池5的侧壁上端有一个溢流孔3,液氧由液氧进液管13流入上液氧池5内,当上液氧池5内的液氧达到满液面时,多余的液氧便由溢流孔3溢出,流入下液氧池6内,在上液氧池5的底部有一个上液氧池积液导出管9,下液氧池6的底部有一个下液氧池积液导出管19,上液氧池5和下液氧池6内的积液可分别从上液氧池积液导出管9和下液氧液池积液导出管19排出冷凝蒸发器外,上液氧池5和下液氧池6内的氧气可从氧气排出孔11排出冷凝蒸发器外,在下液氧池6的底部还装有支架20。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安交通大学;杭州制氧机集团有限公司,未经西安交通大学;杭州制氧机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00226629.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汽车前大灯定位盘组合冲压模具
- 下一篇:车辆防盗装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