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分离式线耳无效
申请号: | 00225801.3 | 申请日: | 2000-10-18 |
公开(公告)号: | CN2458322Y | 公开(公告)日: | 2001-11-07 |
发明(设计)人: | 李木吉 | 申请(专利权)人: | 李木吉 |
主分类号: | D04B39/08 | 分类号: | D04B39/0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18052 广东省***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分离 式线耳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编织衣物的机械,特指一种缝盘机上的供线机构。
台式缝盘机在纺织化纤工业飞速发展的情况下,经常会遇到一些诸如高弹性或是纱孔对针的磨擦力很小的织物,在编织过程中难以形成线圈,有的收线效果不好,产生跳线、起泡、不均匀等现象,对于高弹性织物的缝合要求缝迹很松,否则,当衣片拉伸时,就会将缝线拉断,造成衣片缝合处的分离。针对这一问题,本人曾向中国专利局申请了“分离式挑线弹簧座”的实用新型专利,将挑线弹簧从针臂上分离出来,利用挑线弹簧与针臂上的穿线簧的相对运动来改善供线状态,收到较好的效果,但对于某些纤维的织物仍存在线迹不够松的问题,究其原因,是由于缝盘机的线耳都设置在针臂上,随针臂一起摆动,上部的线耳由于与针臂的摆动中心和线夹上的距离差很小,所以进针时下拉的线较少,而下部的线耳又靠近大针,这样,针孔及线耳对缝线有较大的摩擦力,因此,在退针的时候,缝线会随着大针往后拉,使得线圈缩小拉紧。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退针时缝线不随大针后拉,从而达到缝合高弹性织物的分离式线耳。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在靠近针臂转轴的一端装有长、短各一的长、短线耳,并将原固装在针臂转轴最远端的线耳固装在中盘上。
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在缝合高弹性织物时能够达到理想的效果,如果缝合一般织物时又可恢复到原来的状态,,解决了高弹性织物难以缝合的问题。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附图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见附图,本实用新型包括固定在中盘1上的针臂架2,针臂3通过转轴安装在针臂架2上,在靠近针臂3转轴的一端装有长、短各一的长、短线耳31、32,并将原固装在针臂3转轴最远端的线耳33固定在中盘1上。长线耳31与短线耳32之间及长线耳31与固定线耳4之间连线的夹角呈锐角。线耳33亦可安装在离针臂3转轴的最远端的针臂3上。
当使用本实用新型时,缝线A在绕过固定线耳4、长线耳32、短线耳31时,形成一个锐角,针臂3下摆时就增加了线耳对缝线A的拉力,另外由于长线耳32与针臂3的摆动中心和与固定线耳4之间的距离差距增大,长线耳32与固定线耳4之间的缝线A相对位移也就增大,这样,缝针B在进针时下拉的缝线A就相对充分。
当缝针B在水平位置退针时,由于线耳33安装在中盘1上,缝针B孔在缝线上滑动,阻力很小,因此形成的线圈C比较稳定,而不会被拉紧,在缝合高弹性织物时便能够达到理想的效果。
如果缝合一般织物时,又可将线耳33依然安装在离针臂3转轴最远端的针臂3上,又可进行普通织物的缝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李木吉,未经李木吉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00225801.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复合式不锈钢筷
- 下一篇:一种分块式钛塔盘泡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