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油气减震器无效
申请号: | 00225081.0 | 申请日: | 2000-06-28 |
公开(公告)号: | CN2432068Y | 公开(公告)日: | 2001-05-30 |
发明(设计)人: | 王复 | 申请(专利权)人: | 王复 |
主分类号: | B60G13/06 | 分类号: | B60G13/06 |
代理公司: | 湖南省专利服务中心 | 代理人: | 魏国先 |
地址: | 410200 ***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油气 减震器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交通运输领域中的机动车辆减震装置。
现有的机动车辆如汽车、摩托车,利用液压阻尼作用制成阻尼器与弹簧相匹配联合减震,成为液压减震器,阻尼器散发热能而减轻震动,使车辆在行驶中的振幅减小,以提高车辆在行驶中的平顺性、舒适性。随着高速公路的发展,车速日益提高,对减震器的性能要求也愈来愈高,如现有桑塔纳轿车用液压减震器采用双筒双作用结构,在结构设计上已达到比较完善的地步,它包括工作油缸、贮液筒、活塞阀系、底阀系,在活塞的上半部设置了流通阀、下半都设置了复原阀,底阀系的上半部设置补偿阀,下半部设置压缩阀,工作过程中油缸内的油和贮液筒内的油连通,流通阀、复原阀、补偿阀、压缩阀均为常闭,在复原过程中活塞右移、复原阀开,活塞上腔的油通过复原阀进入下腔、复原阀起阻尼作用,底阀系的补偿阀开,因为活塞的上腔小于下腔,贮液筒内的油通过补偿阀往活塞下腔供油;在压缩过程中活塞左移,活塞阀系上的流通阀开,活塞下腔的高压油通过流通阀充满活塞上腔,下腔多余的油通过压缩阀进入贮液筒中,压缩阀起阻尼作用,在高速震动中,为减少活塞杆周围的液流对油封唇口的冲击力,在油封套上开有小孔,使极少量油流入贮液筒,减少渗漏几率,但是,这种减震器是六七十年代的产品,在结构、机件设计上显得笨重,灵敏性差,最突出的问题是渗漏,使阻尼力随着路程、速度、温度、时间的变化加剧,外持性不够稳定。
本实用新型之目的旨在提供一种结构简单、轻巧、零件少、成本低、灵敏度高、有效减少泄漏量、外特性稳定、减震性能优良的油气减震器。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解决方案是:这种油气减震器具有工作油缸、浮动活塞、活塞阀系,浮动活塞和活塞阀系安装在工作油缸内,浮动活塞把工作油缸内腔隔开,分为上下两部分,上部为油室,下部为气室,活塞阀系安装在油室内,活塞阀系上同时设置了复原阀和压缩阀。
本实用新型用气室的压强代替了原有技术的底阀系功能,无需设计储液筒结构,也不需要底阀,省去了一些零件,如桑塔纳前减原来有34种零件,设计出来的本实用新型油气减震器,只有25种零件,使结构变得简单轻巧,生产成本低;本实用新型由于气室内气体压强的作用,在示功试验图上不存在空程的问题,不存在液压油过量而产生尾畸问题,从而大大提高了减震性能,在一定程度上保持外特性的稳定;在减震器内部空间基本相同的情况下,本油气减震器在结构上可增大活塞直径,大大增加压缩和复原行程液体流量,提高压缩和复原行程的灵敏度,尤其在10mm以下较小行程时,很容易得到所需要的压缩阻力和复原阻力,实现良好的外特性,桑塔纳前减原液压油缸直径为32mm,而本实用新型设计的油气减震器油缸直径已增大到36mm,而且保持了外形及安装条件不变;与原有技术的液压减震器相比,本实用新型油气减震器的泄露量相对减少,技术性能优良。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压缩行程工作示意图;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具体说明:
参见图1、图2,本实用新型具有工作油缸1、浮动活塞2、活塞阀系3,浮动活塞2和活塞阀系3安装在工作油缸1内,浮动活塞2把工作油缸1内腔隔开,分为上下两部分,上部为油室4,下部为气室5,活塞阀系3安装在油室4内,活塞阀系3上同时设置了复原阀6和压缩阀7。图1既是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又是本实用新型复原行程工作示意图。在复原行程时,活塞杆8右移,压缩阀7闭,复原阀6开。活塞阀上腔的高压油,通过复原阀6流入活塞下腔,复原阀节流产生所需要的阻尼力,称之为复原阻力,因为活塞上腔容积小于下腔,上腔的油量填不满下腔,此时浮动活塞2随之上移。气室5容积增大,压强减少。参见图2,在压缩行程时,活塞杆8左移,复原阀6闭,压缩阀7开。活塞下腔的高压油通过压缩阀7进入活塞上腔。由压缩阀7节流产生所需阻尼力,称之为压缩阻力,因为活塞上腔空间小于下腔,多余的油作用在浮动活塞2上,此时浮动活塞2下移,气室5缩小,压强增大。因而活塞阀系在压缩和复原行程节流,产生所需要的阻尼力,油气减震器不需要底阀,省去了一些零件,结构变得简单,技术性能却有很大改进和提高。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王复,未经王复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00225081.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