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伸缩杆式动力林木果实采摘机无效
| 申请号: | 00224679.1 | 申请日: | 2000-04-25 |
| 公开(公告)号: | CN2416719Y | 公开(公告)日: | 2001-01-31 |
| 发明(设计)人: | 方勤敏;刘小燕;刘少山;陈泽君 | 申请(专利权)人: | 湖南省林业工业研究所 |
| 主分类号: | A01D46/253 | 分类号: | A01D46/253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410007 ***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伸缩 动力 林木 果实 采摘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收获机械特别是一种伸缩杆式动力林木果实采摘机。
采摘林木果实,多年来一直是一个难以圆满解决的难题,它客观上成为了制约林业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为了解决上述难题,国内外先后出现的采摘机械大致分为两大类-大型设备和手持式。大型设备(机械)如液压升降采摘设备、直升飞机、热气球和振动式,手持式如无动力采果剪、手动拧断式采果剪、梳式采种耙等。上述设备(机械)中大型的投资大,成本高又难以适应各种复杂的地形:手持式的全靠手工操作、劳动强度大、工作效率低,故仍然难以适应要求。目前出现了一种电动切割式采种采果机,这种采种采果机将电机固定在伸缩杆顶端,采摘装置由电机轴直接驱动,采摘装置是一个带有刀片的刀盘,这种采摘机与手动式各采种机相比,显然能大大提高工作效率,也减小了操作人员的劳动强度,但它的不足之处在于采摘林果时必须将刀刃对准果柄进行切割,稍有大意则非常容易伤害林木枝叶或果实,此外,因为林木果实所处的空间位置各不同,采摘时,操作者常需频繁变换工作位置和工作角度,无疑将影响工作效率和增加劳动强度。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打击式采摘不损坏林木枝叶、减少操作人员频繁变动工作位置和角度、又能进一步提高工作效率和采净率的伸缩杆式动力林木果实采摘机。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来实现的:用一种塑料,例如:尼尤制成的叶轮作为采摘头,将固定电机的一个前夹箍自由端与固定在外伸缩管顶部的铰座铰接作为支铰,将下内管的一端与手把固定,套入下内管中的上内管,是通过两管壁上相应的一道纵向凹槽相互唤合的,又上内管顶部有一段内螺纹,它与拉杆的螺纹端连接,拉杆的另一端则与电机后夹箍铰接,这样便构成了一种采摘装置的摆动机构,操作时,只要左右转动手把,采摘装置则可绕支铰上下摆动。
本适用新型的优点在于,它具有现有技术的优点,例如:操作简便能适应多种复杂地形和林木高矮,因系打击式采摘,更具有不伤害林木枝叶、工作效率高、采净率高、进一步降低劳动强度和作业成本等优点。
附图说明:
附图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示意图,并指定为摘要附图。
实施例:
现参照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作一详细描述。加工一个金属轴套[2]与电机输出轴配合,自由端以榫接方式与叶轮[1]的孔配合,并用螺钉、挡圈作轴向固定,另一端用紧定螺钉固定于电机输出轴上。用轻质、耐冲击材料例如尼龙模铸一个成型叶轮[1],叶片呈平直状,片数至少为2且须均布,叶片自由端用螺钉或铆钉固定一层例如橡胶的弹性体,下部留矩形孔。铰座[4]用焊接或夹箍方式固定在外伸缩杆(管)[8]的顶部,铰孔与电机前夹箍[3]自由端的孔用铰销铰接。下内管[10]和上内管[9]是两根管径大小不同的轻质铝制圆管,两管管壁各加工一道纵向凹槽,上内管[9]套入下内管[10]后,下内管壁凹槽向内形成的凸棱,正好能与上内管上的凹槽偶合,这样,既可作纵向导向,又能传递扭力。下内管[10]的下端与例如用聚丙乙稀或橡胶制成的手把用热溶方式固定或用十字销固定。上内管[9]的上端有一段内螺纹与拉杆[8]的螺杆段连接,拉杆的另一端则与电机后夹箍[5]的自由端用铰销铰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湖南省林业工业研究所,未经湖南省林业工业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00224679.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