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低辐射抗噪移动电话无效
| 申请号: | 00224230.3 | 申请日: | 2000-02-24 |
| 公开(公告)号: | CN2415552Y | 公开(公告)日: | 2001-01-17 |
| 发明(设计)人: | 余晓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余晓平 |
| 主分类号: | H04M1/02 | 分类号: | H04M1/02 |
| 代理公司: | 株洲市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王法男,丁旭 |
| 地址: | 412000***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辐射 移动电话 | ||
本实用新型是一种通信装置的改进,特别涉及到一种低辐射抗噪移动电话。
目前在通讯领域常用的移动电话采取天线朝上设计方式,使用时贴近人脑部,这样天线发射电磁波对人脑会产生一定的生理影响,如引起记忆力下降、头痛等;另外目前的移动电话采取单话筒通话方法,常用于室外环境,外界噪声影响通话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旨在提供一种对人脑无不良生理影响,还能够克服外界噪声干扰的低辐射抗噪移动电话。
为达到以上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方案如下:
包括话机主体1、天线2和主话筒3,其特征在于:
A:所述天线2朝下安装在话机主体1的下端,在正常使用状态时该天线顶端指向地面;
B:还包括一个辅助话筒4,该辅助话筒4安装在话机主体1上离所述主话筒3较远的位置处;
C:还包括一个消噪声电路,所述辅助话筒4产生的音频信号经反相器5反相后输出至加法器6的一个输入端,所述主话筒3产生的音频信号输出至该加法器6的另一个输入端,抑噪后的音频信号经加法器6的输出端输入到下级处理电路。
由于本实用新型采取天线朝下设计,使用时天线离脑部比较远,因此电磁波辐射对人脑部的影响大为减小;其次,采取了多话筒设计,并具有相应的消噪声电路,可以有效地消除背景噪声,有益于使用者健康和改善通话质量。
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为消噪声电路原理图。
如图所示,包括话机主体1、天线2和主话筒3。所述天线2朝下安装在话机主体1的下端,在正常使用状态时该天线顶端指向地面;还包括一个辅助话筒4,该辅助话筒4安装在话机主体1上离所述主话筒3较远的位置处;还包括一个消噪声电路,所述辅助话筒4产生的音频信号经反相器5反相后输出至加法器6的一个输入端,所述主话筒3产生的音频信号输出至该加法器6的另一个输入端,抑噪后的音频信号经加法器6的输出端输入到下级处理电路。
本实用新型采取天线朝下设计的方法,它包括内藏式天线朝下结构设计,使用时天线离脑部比较远,因此电磁波辐射对人脑部的影响大为减小。这种结构设计与原天线朝上结构相比,天线离人脑部距离要大数倍以上。根据电磁场理论,接收电磁波辐射功率强度与距离的平方成反比,一般移动电话发射功率为二瓦左右,如距离增加五倍,这种移动电话对人脑部的辐射也相应减少二十五倍。另一方面,由于移动电话采取天线朝下结构设计,并不影响天线发射电磁波的极化方向,这样也就不会对电话的电性能产生影响,即不会影响通讯质量。采取多话筒同时受话结构设计来降低通话时的外界噪声,其原理是:外界噪声对移动电话来说一般距离比较远,而主话筒3和辅助话筒4距离比较近,噪声源对主话筒3和辅助话筒4相当于一个点声源,使主话筒3和辅助话筒4产生的声压几乎相等。而用户的通话声离主话筒3很近,离辅助话筒4相对较远,通话声对主话筒3和辅助话筒4产生的声压则不同。主话筒3受到的声压大,辅助话筒4受到的声压小。根据上述情况,消噪声电路的任务就是把主话筒3和辅助话筒4接受声音的电信号在电路中进行抵消处理后再放大,噪声信号则抵消为零,而通话信号抵消不为零,这样只剩下通话信号进行放大,外界噪声信号则消除了。在本实施例中,这种抵消处理方法采用的是将主话筒3和辅助话筒4的信号进行反相位相加电路处理。多话筒同时受话结构的设计对其中一个用外接话筒通话方式(例如主话筒3采用外接),通话效果会更好。在本实施例中,还可以在移动电话话机主体1上设一个开关控制辅助话筒4关闭,使通话方式可以与常用的移动电话一样变为单话筒方式使用。特别指出这种多话筒同时受话结构的设计可以用于其他通信设备上。
所述消噪声电路还可以是将主话筒3和辅助话筒4的信号进行同相位相减电路处理,即主话筒3和辅助话筒4的信号分别输入至减法器的输入端,抑噪后的音频信号经减法器的输出端输入到下级处理电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余晓平,未经余晓平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00224230.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