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两轮椅式老龄车无效
申请号: | 00222762.2 | 申请日: | 2000-04-11 |
公开(公告)号: | CN2416020Y | 公开(公告)日: | 2001-01-24 |
发明(设计)人: | 何明江 | 申请(专利权)人: | 何明江 |
主分类号: | B62K3/00 | 分类号: | B62K3/00;B62M1/04;B62K21/00 |
代理公司: | 四川省中亚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杨志敏 |
地址: | 610039 四川***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轮椅 老龄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老龄车,特别是涉及一种双脚蹬直线驱动车轮的两轮椅式老龄车。
目前老龄自行车,通常为老龄三轮车型。它与一般自行车一样,坐垫狭窄,老龄人乘坐易产生臀部疼痛;其次,手握的是位于前叉上方的调向龙头,乘骑时,不可避免地人体的手臂、头、背处于扑向龙头姿态,易产生疲劳感,视野也狭小;再有双脚下垂回转运动方式也需要躯干前倾,对老龄人来讲,也极容易产生疲劳。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坐椅式驱动前轮的两轮自行车,它骑乘舒适,特别适合老龄人。
实现上述目的的技术方案是,本实用新型具有前后车轮、车闸和车架体,在车前叉和前轮轴上连接有双脚蹬直线驱动前轮的链齿条飞轮机构,该机构为双体机构,对称地布置于两侧的前叉和前轮轴上,双体机构一上一下联动通过定滑轮换向器牵拉实现;在车架体上活动连接有驱动前叉转向的臀垫调向机构,坐垫为宽平板坐垫,它的左、右转动通过调向机构能控制前叉转向,从而控制前轮运行方向;在车架和后轮轴上固定连接有带手把的靠背机构,乘骑者坐在坐垫上驱动自行车,其躯干后倾,自然靠在靠背机构上,两手也呈平放握持手把状态,使乘骑者甚感舒适;两手握把手后,经臀部扭转坐垫,通过臀垫调向机构即可拨转前叉,实现调向。
上述双脚蹬直线驱动前轮的链条飞轮机构,由固定连接在前叉端部上的导轨床、固定连接在导轨床上的导轨、活动插入导轨中的链齿条及固定连接在前轮轴上的与链齿条啮合的飞轮和固定连接在齿条下端上的踏鞋组成;上述定滑轮调向器由固定连接在前叉上的定滑轮和绕过定滑轮的钢丝柔绳组成,柔绳的两端分别系在两侧的齿条上端。人体入座驱动时,脚用力蹬踏鞋,即可带动链条下移,从而一方面带动与之相啮合的飞轮沿负荷方向转动,驱动前轮滚进,另一方面牵拉钢丝柔绳,从而拉起另一侧的链齿条上升,左、右两侧一上一下联动,驱动整车行进。在踏鞋的直线下滑行程中,脚蹬踏鞋的力与位移方向始终一致,无死点,作功效率处于最佳状态,因此,乘骑轻便感强。
上述的臀垫调向机构由坐垫、坐垫可调支承轴承、与坐垫固定连接并套在因筒上的“8”字型套管及固定连接在前叉上并与因筒平行的弯头丝杆组成,所述“8”字型套管的小头通过调垫阶梯螺栓定位在弯头丝杆上,坐垫可调支承轴承由连接在车架体上的丝杆、丝杆螺母和滚动轴承组成。坐垫的高低,可根据乘骑者身高的需要进行调整,即坐垫高低通过阶梯螺栓和坐垫可调支承轴承同步调整定位实现。乘骑者调向时,两手握把手为“支点”,通过臀部扭转坐垫,带动与之固接连在一起的并绕因筒轴转动的“8”字型套管的小头通过弯头丝杆拨转前叉,实现调向目的。
上述带手把的靠背机构,由固定连接在车架体和后轮轴上的靠背支架和固接在靠背支架上部上的椅圈及位于椅圈两侧端的手把组成。靠背机构与坐垫配合构成椅武宽平坐垫,手握的把手为乘骑者臀部扭转臀坐垫的支点。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结构特点是,在车体后侧设有可悬挂坐人尾架装置,该装置由铰接在靠背机构上的平置链杆、固定连接在平置链杆上的尾架坐垫和其上端与平置链杆铰接而下端与后轮轴伸臂骑跨式连接的带叉尾架撑杆组成。可见该装置各杆端连接为铰接,尾架撑杆的叉又与后车轮轴伸臂骑跨式连接,因此,该装置可旋转上翻,不用时可上翻挂靠在靠背支架上。
本实用新型再一结构特点是可在车体上相应设置前轮罩盖、后轮罩盖和因筒罩,一是增加车体美观,二是避免车体部件钩挂乘骑者衣裤等。
从上可见,本实用新型采用了独特的机构相应取代了传统自行车的双脚回转运动驱动后轮的传动系统、龙头调向机构、尾架及坐垫。本实用新型最大特点是它具有良好的舒适性能,它明显改进了乘骑条件和乘骑姿态:其一,改变了一般自行车和三轮老龄车的狭窄坐垫为宽平板坐垫,久坐臀部不痛;其二,改变埋头、背前扑、手撑龙头姿态为昂头、背靠椅、两手平放握手把姿态,后者自然比前者舒适;其三,改变了视野狭小,不得不左顾右盼状态为视野广旷,眼平视状态;其四,乘椅一般自行车和三轮老龄车时,人体两脚下垂踩踏板回转运动,本实用新型乘骑时人体两脚斜倾向前蹬踏鞋直线运动,躯干后倾靠椅,整体如躺在逍遥椅那种姿态,使人不易感到疲劳。用臂部所扭转坐垫调向是十分灵活的、可控制的;这一点上,与一般自行车手握龙头调向的灵活性和可控制性相比较,绝不逊色(理论上可证明,实践上是确证事实)。同时,双脚蹬直线驱动前轮的驱动方式,比之一般自行车的驱动方式也轻便一些,因为此处人的体力驱动中机械效率转换较高(脚蹬力与位移方向始终一致)所致。本实用新型结构紧凑,小巧、重量轻便。
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何明江,未经何明江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00222762.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