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防雷电过电压低压配电箱无效
申请号: | 00222726.6 | 申请日: | 2000-04-04 |
公开(公告)号: | CN2416648Y | 公开(公告)日: | 2001-01-24 |
发明(设计)人: | 刘学浩 | 申请(专利权)人: | 刘学浩 |
主分类号: | H02G3/08 | 分类号: | H02G3/08;H02H3/20;H02H9/04 |
代理公司: | 重庆市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陈纪纲 |
地址: | 400084 *** | 国省代码: | 重庆;8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雷电 过电压 低压 配电箱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防过压的配电装置,特别是一种防雷电、过电压的低压配电箱。
现有的配电箱一般是由箱体、分断器和保险装置组成,这种配电箱只具有过流保护的功能,缺少过压保护,当电网的电压过高时,例如因雷电引起的电压高脉冲进入电网后,就会损坏用电设备,给用户造成的重大损失。为此有关技术人员在配电箱内设置了单个压敏电阻或放电管,虽然它可以起到一定的过压保护作用,但是对电网中的强大的脉冲过电压,如电网中感应到的雷电引起的电压高脉中,压敏电阻或放电管就很容易被击穿烧坏的同时,又损坏被保护的用电设备。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和使用可靠的防雷电过电压低压配电箱,它不仅可以保护用电设备,还可以可靠地防止防雷元器件的损坏。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这样的技术方案实现的,它包括有箱体和分断器,其特征在于:它还包括有输入输出依次连接的快速分断电路、过压吸收放电电路和LC滤波电路,快速分断电路由漏电感应继电器、第一放电管和第一压敏电阻构成,相线与漏电感应继电器的常闭触点一端连接,常闭触点的另一端与第一放电管一端连接,第一放电管依次与漏电感应继电器、第一压敏电阻串联后与零线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是这样的:电网经快速分断电路、过压吸收放电电路、LC滤波电路和分断器后给用户的电器设备进行供电,当电网电压正常时,快速分断电路和过压吸收放电电路均不工作,LC滤波电路的作用是对高频信号进行阻隔,以控制电力线上的高频信号影响用户的电器设备,同时,也控制了用户的电器设备内的干挠信号对电网的影响;当电网电压超过正常值时,过压吸收放电电路开始工作,对过高的电压进行吸收或放电,以保护用户的电器设备;当电网上的电压高到过压吸收放电电路中的各个元器件无法承受时,例如电网中感应到雷电引起的强大脉冲电压,快速分断电路开始工作,第一放电管及第一压敏电阻通电,漏电感应继电器因通有电流而在20微秒之内使常闭触点动作而断开,切断了电网与用户电器设备及各个防雷元器件之间的联系,从而保护用户电器设备的同时,也防止了各个防雷元器件的损坏。
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具有结构简单、响应速度快、通流量大、抗静电、漏电流小、使用寿命长和体积小等优点,它不仅可以保护用电设备,还可以可靠地防止防雷元器件的损坏,广泛地适用于家用电器、电子仪器仪表、通讯设备、微波站、计算机室和家用进户电源等场所。
本实用新型的附图说明如下:
图1为本实用新型单相结构的线路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三相结构的线路图;
图3为图1及图2中的1、2、3的电路图。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1、2所示,本实用新型包括有箱体和分断器4,其特征在于:它还包括有输入输出依次连接的快速分断电路1、过压吸收放电电路2和LC滤波电路3,如图3所示,快速分断电路1由漏电感应继电器J、第一放电管F1和第一压敏电阻VR1构成,相线与漏电感应继电器J的常闭触点J-1一端连接,常闭触点J-1的另一端与第一效电管F1一端连接,第一放电管F1依次与漏电感应继电器J、第一压敏电阻VR1串联后与零线连接。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适用于单相交流电路,如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也适用于三相交流电路,结合图3可知,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是这样的:电网经快速分断电路1、过压吸收放电电路2、C滤波电路3和分断器4后给用户的电器设备进行供电,当电网电压正常时,快速分断电路1和过压吸收放电电路2均不工作,LC滤波电路3的作用是对高频信号进行阻隔,以控制电力线上的高频信号影响用户的电器设备,同时,也控制了用户的电器设备内的干挠信号对电网的影响;当电网电压超过正常值时,过压吸收放电电路2开始工作,对过高的电压进行吸收或放电,以保护用户的电器设备;当电网上的电压高到过压吸收放电电路3中的各个元器件无法承受时,例如电网中感应到雷电引起的强大脉冲电压,快速分断电路1开始工作,第一放电管F1及第一压敏电阻VR1通电,漏电感应继电器J因通有电流而在20微秒之内使常闭触点J-1动作而断开,切断了电网与用户电器设备及各个防雷元器件之间的联系,从而保护用户电器设备的同时,也防止了各个防雷元器件的损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刘学浩,未经刘学浩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00222726.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