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长手取物器无效
申请号: | 00222700.2 | 申请日: | 2000-04-04 |
公开(公告)号: | CN2422361Y | 公开(公告)日: | 2001-03-07 |
发明(设计)人: | 蒋剑康 | 申请(专利权)人: | 蒋剑康 |
主分类号: | E03F7/00 | 分类号: | E03F7/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610091 四川省成都市青羊***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长手取物器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日常生活用品,具体是一种长手取物器。
人的手臂长度是有限的,一但在手臂接触不到的地方有需要捡起、拿下、放回物品时,就不得不借助于工具了,人们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常常会遇到这种情况,但目前却没有能够完美地完成这一任务的工具。比如,不小心将钥匙掉进下水管时,通常是用铁丝勾或磁铁吸来取回钥匙,但这种方法一是操作不便,二是有局限性,如当BP机、手机等物品以及香皂、筷子、不锈钢勺等生活用品掉进下水管时,这种方法就难以奏效。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人们提供一种可以方便地从手臂接触不到之处取物,且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安全适用、易于制造、不污染环境的长手取物器。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本实用新型的长手取物器由手爪(1)、筒体(2)、推柄(3)、连杆(4)组成,连杆(4)装在筒体(2)内,一端连接类似8字形的手爪(1),使手爪(1)的另一端穿过筒体(2)底部的分爪片(10)伸出筒体外,连杆4的另一端套上弹簧(7)后与推柄(3)固定或滑动连接。
上述方案中,弹簧(7)的一端或两端均可采用固定件(如固定圈和/或螺帽)固定在连杆(4)上,或者使其中的一端固定在推柄(3)上。
上述方案中,连杆(4)的一端可用固定件(5、6、8、9)固定在筒体(2)内,也可穿过筒体(2)一端的固定孔(21)固定在筒体(2)内。
上述方案中,推柄(3)与筒体(2)采用滑动连接,其一端可套在筒体(2)外或伸入筒体(2)内,还可设计成各种结构和形状,如套在筒体(2)外的U字型、伸入筒体(2)内带推柄帽的T字形、枪柄形等等。当为枪柄形时,其推柄结构是在推柄(3)上设置一块与连杆(4)齿合的齿轮片(17),推柄(3)的下部设置有活动的握柄(22),齿轮片(17)上的销钉(19)套在握柄(22)的滑槽(18)内,握柄(22)与弹簧连接件(20)的一端相连,弹簧连接件(20)的另一端通过弹簧底板(16)固定在推柄(3)上。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是:
当长手取物器处于自然状态下时,其手爪(1)由于受到弹簧力的作用而处于闭合状态,如图1a、图1b所示,当给推柄(3)一定推力,且推力大于弹簧力时,推柄(3)通过固定件(8、9)压缩弹簧(7),并推动连杆(4),使手爪(1)从筒体(2)内向外伸出,由于分爪片(10)的作用,手爪(1)伸出时便呈张开状态,如图1c所示。当推柄(3)不再受力,弹簧(7)就弹起,通过连杆(4)把手爪(1)拦回筒体(2)内,手爪(1)闭合,恢复自然状态。
按上述技术方案所设计的长手取物器首次为人们提供了一种结构简单、操作使用方便、安全适用、易于制造、成本低、不污染环境的价廉物美的取物工具,为人们提供了方便,解除了烦恼,它适用于:拿取管道、阴沟、楼下雨棚上的一切物品,也可拿树上挂着或家中较高处的一切东西等,是家庭适用较广的生活用具;卫生环保工人用于清除阴沟、下水管道、河面漂浮的污物等,农村果农用于摘取树上的果子等。
附图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实施例,本实用新型不仅限于所述实施例。
附图1是推柄(3)为U字型的长手取物器的结构示意图:其中a为静止状态图;b为静止状态剖视图;c为手爪(1)张开状态图。
附图2为推柄(3)为T字型的长手取物器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3为枪柄形的推柄(3)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手爪;2、筒体;3、推柄;4、连杆;5、6、8、9、固定件;7、弹簧;10、分爪片;11、推柄帽;12、手柄;13、弹簧挡圈;14、连杆齿;15、挡板;16、弹簧底板;17、齿轮片;18、滑槽;19、销钉;20、弹簧连接件;21、固定孔;22、握柄。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的长手取物器由手爪(1)、筒体(2)、推柄(3)、连杆(4)组成,连杆(4)装在筒体(2)内,一端连接类似8字形的手爪(1),使手爪(1)的一端穿过筒体(2)底部的分爪片(10)伸出筒体外,连杆4的另一端套上弹簧(7)后与推柄(3)连接。弹簧(7)的两端用固定圈(6)和螺帽(9)固定在连杆(4)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蒋剑康,未经蒋剑康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00222700.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