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环形和前置侧电极并联式火花塞无效
申请号: | 00222269.8 | 申请日: | 2000-02-02 |
公开(公告)号: | CN2406393Y | 公开(公告)日: | 2000-11-15 |
发明(设计)人: | 李志君 | 申请(专利权)人: | 李志君 |
主分类号: | H01T13/22 | 分类号: | H01T13/2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611430 四川省成***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环形 前置 电极 并联 火花塞 | ||
本实用新型涉及发动机,特别是汽油发动机点火用的火花塞。
众所周知,火花塞是汽油发动机点火装置中的一个重要器件,火花塞的结构形式较多。其中,空气间隙式火花塞有单侧电极式火花塞、多侧电极式火花塞等。传统结构的单侧电极式火花塞,有绝缘体、绝缘体中心部呈圆柱形的中心电极及其相联接的接线螺杆和接线螺母、与绝缘体外周相配合的壳体及其相联接的一个弯折至中心电极前方的L形的侧电极,火花塞的火花间隙位于中心电极与侧电极之间。使用时依靠壳体上的螺纹配装在汽油发动机燃烧室中,用高压点火线联接接线螺杆和接线螺母、及中心电极,侧电极经壳体与发动机连接而接地。当接通汽油发动机点火系统产生的脉冲高压后,迅速击穿中心电极和侧电极间的火花间隙,产生电火花,点燃发动机燃烧室内经压缩的可燃混合气。这种火花塞,由于侧电极遮档了中心电极的全部放电端面,使电火花向可燃混合气传布的可达性极差,因而存在燃料燃烧不充分的问题。
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跳火可靠、且电火花向可燃混合气传布的可达性好的环形和前置侧电极并联式火花塞。
本实用新型根据空气间隙式火花塞的点火系统既有电容组件的作用,又有电感组件的作用,即点火火花同时存在电容放电和感性放电,当电感性组件发生作用时,在电极中心表面发生辉光放电,当电容性组件发生作用时,在电极边缘棱角处发生弧光放电的理论,采用在单侧电极式火花塞的基础上,并联一个环绕中心电极的环形侧电极来实现其目的;并进一步在环形侧电极的内弧侧、外弧侧设置能形成尖端放电的切口来实现其目的。
本实用新型的环形和前置侧电极并联式火花塞(参见附图),包含被绝缘体(1)间隔的圆柱形的中心电极(2)和侧电极,上述侧电极有弯至中心电极前方的L形的前置侧电极(6),和与前置侧电极并联、且环绕中心电极的环形侧电极(8)。
上述的环形侧电极的内环侧可以有至少一个U形的内切口(11)。
上述的环形侧电极的内环侧可以有至少一个V形的内切口(12)。
上述的环形侧电极的外环侧可以有至少一个外切口。
上述的环形侧电极(8)可以有与中心电极同心的圆环体、有连接圆环体和壳体(5)的至少一根支杆(9)。
上述的前置侧电极可以遮档中心电极端面的二分之一、或中心电极端面三分之二。
上述的环形侧电极(8)的前方端面与中心电极(2)的端面在同一平面。
本实用新型的环形和前置侧电极并联式火花塞,当接入脉冲高压电后,高电位的中心电极与零电位的环形侧电极和前置侧电极间的电离间隙,被迅速击穿,产生电火花,点燃发动机气缸中的可燃混合气。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结构,使其具有如下的优点和效果。
一、本实用新型的环形侧电极结构,使环形侧电极与中心电极之间,构成环形火花间隙10,具有较好的可调性,该间隙形成的点火火花大,传布前方没有任何遮挡,点火火花不受阻挡向前延伸,增大了火花与混合气的接触面积,具有很佳的点火可靠性。
二、本实用新型的前置侧电极结构,使前置侧电极与中心电极之间,构成端面火花间隙7,与上述环形火花间隙相配合,具有很好的可调性和点火可靠性,火花间隙形成的点火火焰向发动机气缸内可燃混合气传布的可达性提高,更加容易深入气缸混合气内部,点火性能更胜一筹。
三、本实用新型的环形侧电极和前置侧电极的并联结构,从环形火花间隙和端面火花间隙跳出的火花,相互补充,共同形成的立体形的多面体火焰,形状如火山喷口。发动机运转时,能使发动机燃烧室内的可燃混合气充分燃烧,提高了发动机的运转性能,使发动机冷启动性好、爆发力强、提速快,碳化氢、一氧化碳尾气排放和燃油消耗时降至极低。由于具有间隙的可调节性,当中心电极端部突出绝缘体的裙部设计得短时,能延长电极的使用寿命和减缓电极的过热烧蚀速度,降低火花塞使用成本。
四、本实用新型的环形侧电极的内切口和外切口结构,特别是V形内切口、U形内切口结构,由于切口边缘尖锐,形成锐利的尖端放电,这种结构既便在较低的脉冲电压下,也能获得稳定跳火,从而能提高跳火的可靠性。再者,内切口和外切口结构,使其在中心电极与侧电极间形成的电火花,形成不固定跳火点的滑动式跳火,从而能延长电极使用寿命,
五、本实用新型的环形侧电极的前方端面与中心电极的端面在同一平面的结构,特别是又有V形内切口、U形内切口结构,使伴随跳火火花所产生的热量,能通过切口散逸,从而能提高火花塞的热稳定性。
本实用新型适于与各类汽油发动机配套使用。
下面,再用实施例及其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地说明。
附图的简要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李志君,未经李志君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00222269.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