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橡胶车轮与橡胶履带组合式车辆行走底盘无效
| 申请号: | 00222109.8 | 申请日: | 2000-01-18 |
| 公开(公告)号: | CN2416008Y | 公开(公告)日: | 2001-01-24 |
| 发明(设计)人: | 周作才 | 申请(专利权)人: | 周作才 |
| 主分类号: | B62D55/04 | 分类号: | B62D55/04 |
| 代理公司: | 四川天元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刘世权 |
| 地址: | 615013 四***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橡胶 车轮 履带 组合式 车辆 行走 底盘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车辆行走机构,确切说是一种由橡胶车轮与橡胶履带组合构成的车辆行走底盘。
目前,具有轮式行走机构的车辆,如四轮拖拉机或两轮驱动的手扶托拉机以及配套的联合收割机,在稻田等“软地”里行走作业,防陷能力很差,而现有的由金属齿轮驱动橡胶履带构成的专用底盘联合收割机,却因价格高、收获季节短、放置时间长而严重地影响了其使用效率和用户的经济效益,制约了现有收割机的推广普及。
本实用新型的发明目的在于:克服上述轮式行走机构、以及由金属齿轮驱动橡履带专用底盘行走机构所存在的缺点,为广大用户提供一种既能进行轮式行走、又能进行履带行走的橡胶车轮与橡胶履带组合式车辆行走底盘。
本实用新型的发明目的是通过实施下述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橡胶车轮与橡胶履带组合式车辆行走底盘,由橡胶车轮、机架、橡胶履带和张紧机构等组件构成,其基本特征是:左右两条橡胶履带分别套装在前后两对承重的橡胶车轮上,固定在机架上的从动轮,可作为前后位置调节的张紧轮,安装在车辆动力输出轴上的橡胶轮作为驱动轮,而橡胶车轮的轮面花纹与橡胶履带内面的阴阳花纹相匹配啮合,履带内面上若装置有两排金属齿,则金属齿的形状及两排齿间的宽度与橡胶车轮轮面形状及轮面宽度相匹配。
本实用新型可以在上述方案设计的基础上,进一步在张紧轮与驱动轮之间的机架上设置下置的重量分担轮。如果前述的橡胶从动轮不能作前后调距的张紧轮,则可在橡胶履带上方另装设张紧轮,或在从动轮前或后装设履带张紧轮。在橡胶车轮与橡胶履带组合式车辆行走底盘上,由于具有这种张紧轮结构,可以使车轮前后调距,方便了橡胶履带在橡胶车轮上的套装与拆卸。橡胶车轮的轮面花纹与橡胶履带内面的阴阳花纹相匹配啮合的设计结构,以及在设置有两排金属齿的履带上,车轮轮面形状及宽度与金属齿的形状及两排金属间宽度相匹配的设计结构,是为防止车轮在履带上脱轨、掉带及打滑。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解决了部分车辆的轮、履互换通用底盘设计问题,使具有牙嵌式转向或离合式转向的部分车辆,既可以具有用橡胶车轮在道路上行驶的功能,又具有在橡胶车轮上套上橡胶履带(或在机架上安装重量分担轮和支架等附件)实现车辆在“陷地”情况行走的能力。安装上具有这一功能车辆行走底盘的部分车辆,实现了“通用底盘”之目的,提高了其使用范围,也提高了其使用效率,大大减轻了购车用户要购轮式和履带式专用底盘两种车辆的负担,橡胶车轮驱动橡胶履带这一技术的利用,可把现有12型牙嵌式转向的手扶拖拉机改制成“轮履组合式”的通用底盘,它只通过更换或改造机架,在不影响现有功能的前提下,又可改装成橡胶车轮驱动橡胶履带式行走,再配置上联合收割机,进行稻田收割水稻作业。这一结构设计还适用于其它具有各种牙嵌式转向或离合式转向的车辆,当上述车辆配上橡胶履带,则遇泥泞道路、冰雪地面、滑路等情况能方便行走通过,而不必去求助履带式拖拉等其它车辆。本实用新型也为今后部分车辆的设计改型提供技术指导,例如可以把部分前轮转向的车辆改制成前轮转向与牙嵌式转向或离合式转向相结合的轮履互换式的通用底盘形式。
本实用新型有以下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基本结构示意图。
图中一条橡胶履带只有前后两个橡胶车轮配套,一轮为张紧轮,一轮为驱动轮,车辆重量由一对张紧轮和一对驱动轮四轮承担。
图2为具有重量分担轮的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中一条橡胶履带有多个车轮配套,在张紧轮与驱动轮间装置有重量分担轮。
图3为张紧轮设置在履带上方的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中从动轮与驱动轮都不能前后移动作张紧轮,在从动轮、驱动轮之间的机架上设置有重量分担轮。
图4为张紧轮设置在从动轮前或从动轮后的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中从动轮和驱动轮都不能前后移动。
图5为轮面具有顺短横长的凹槽型橡胶车轮图,上为正视图,下为俯视及剖面图。
图6为与图5所示橡胶车轮配套的具有两排金属凸齿的橡胶履带结构示意图,上图为履带内面结构图,下图为履带剖面图。
图7为轮面具有顺长横短凹槽型的橡胶车轮图,上图为正视图,下图为俯视及剖面图。
图8为与图7所示橡胶车轮配套的具有两排金属凸齿的橡胶履带结构示意图,上为履带内面结构图,下为履带剖面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周作才,未经周作才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00222109.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