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机头的滑动机构无效
| 申请号: | 00221470.9 | 申请日: | 2000-08-17 |
| 公开(公告)号: | CN2433270Y | 公开(公告)日: | 2001-06-06 |
| 发明(设计)人: | 金永良 | 申请(专利权)人: | 金永良 |
| 主分类号: | D04B15/00 | 分类号: | D04B15/00;D04B7/00 |
| 代理公司: | 常熟市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朱伟军 |
| 地址: | 215500 ***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机头 滑动 机构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机头的滑动机构,尤其是一种专用于针织横机上的机头的滑动机构。
现有的针织横机的机头滑动机构大都是由设在机头前面板下方的左、右二滚轮和设在机头后面板下方的左、右二滚轮以及开设在针织横机的前、后导轨内侧面上的滑槽构成,当机头前、后面板的下方分别可滑动地置于前、后导轨的滑槽内,机头前面板下方的左、右二滚轮与前导轨的内侧面接触,同理,机头后面板下方的二滚轮与后导轨的内侧面接触。当操作者操动与机头前面板相固的手柄架使整个机头往复运动时,机头前、后面板便沿前、后导轨的滑槽往复滑动,与此同时所述的滚轮便分别沿前、后导轨的内侧面上滚动。上述滑动机构以双手柄结构的针织横机最为典型,单手柄结构的针织横机也基本如此。这种结构的滑动机构所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机头前、后面板座落在前、后导轨的导轨槽上滑动,时间一长,机头前、后面板磨损加剧,当达到一定程度时,不得不更换整套前、后面板,否则会使整个机头在左、右往复运动过程中出现擅晃而影响运动的平稳性,而更换前、后面板又是件极不经济的事情;再说前、后导轨上的滑槽是限定的,不能以其来作接凑性的调节。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要提供一种保证机头前、后面板不与前、后导轨接触的、且前、后导轨上无须开设滑槽的机头的滑动机构。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来达到的,一种机头的滑动机构,其是包括在机头前、后面板1、2一侧下方的二端分别设置的左、右滚轮16、18以及在机头前、后面板1、2底部二端分别设置的左、右滚轮15、19,左、右滚轮16、18在下部突出于机头前、后面板1、2的底平面17。
本实用新型由于作了上述设计,可避免机头前、后面板1、2直接置于前、后导轨6、20上,而且前、后导轨6、20上无须再开设滑槽。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叙述。
附图为本实用新型安装于针织横机机头上的实施例图。
本实用新型的左、右滚轮16、18分别位于机头前、后面板1、2的外侧下方的二端。通过这四只左、右滚轮16、18与前、后导轨6、20的直接接触而可将整个针织横机机头间接地置于前、后导轨6、20上,因而改变了以往的靠机头前、后面板1、2插置于前、后导轨6、20的滑槽内而实现使整个机头与前、后导轨6、20直接接触的状况。所述的左、右滚轮16、18可分别在前、后导轨6、20的内侧面7上滚动;而所述的左、右滚轮15、19可分别在前、后导轨6、20的底平面8上滚动。
本实用新型的左、右滚轮16、18、15、19为轴承滚轮。采用轴承滚轮可使机头轻松自如地沿前、后导轨6、20往复滑动。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轴承滚轮最好为可调节的轴承滚轮。所谓的可调节的轴承滚轮是带有偏心轴11的轴承滚轮。
本实用新型机头的滑动机构实质上是包含二对共四只左、右滚轮16、18和二对共四只左、右滚轮15、19。它们均通过带螺孔4的且结构相同的偏心轴11而设置在机头前、后面板1、2上的。其中,机头前、后面板1、2外侧的四只左、右滚轮16、18分别位于预制在机头前、后面板1、2外侧左、右下方的轴承座腔3内,且在该轴承座腔3上预设有偏心轴孔,偏心轴11一端穿过轴承座腔3上的偏心轴孔,用螺母5旋固,左、右滚轮16、18套置于偏心轴11的另一端上,并置于轴承座腔3内,左、右滚轮16、18至少有一部分突出于机头前、后面板1、2的底平面17。为了保护左、右滚轮16、18,可另加带平切口12的轴承盖13盖护,其是用固定螺丝14穿过轴承盖13上的螺孔直至旋入偏心轴11上的螺孔4。
左、右滚轮15、19是这样来固置于机头前、后面板1、2的底部的,将偏心轴11的一端栓入预制在机头前、后面板1、2底部的偏心轴孔10内,并用固定螺栓9栓固,左、右滚轮15、19固置在该偏心轴11的另一端,当装置好本实用新型滑动机构的机头置于前、后导轨6、20上后,左、右滚轮16、18便与前、后导轨6、20的内侧面7接触,由于机头前、后面板1、2的位置是限定的,又由于位于机架上的一对前、后导轨6、20的平行距是限定的,所以当整个机头通过其机头前、后面板1、2上的左、右滚轮16、18而置于前、后导轨6、20上后,不会出现机头下坠跌落的情况;而机头在运动过程中的向上擅跳现象则由左、右滚轮15、19予以消除,实质上左、右滚轮15、19起到了良好的限位作用。
待机头依上述所说置于前、后导轨6、20上后,为使左、右滚轮16、18以及左、右滚轮15、19分别与前、后导轨6、20的内侧面7和底平面8良好接触,因而通过对各滚轮的偏心轴11调节即可。当操作者手持与机头前面板1连接的手柄架使机头左、右往复曳移时,左、右滚轮16、18和左、右滚轮15、19便沿前、后导轨6、20自如滚动,因而动作十分轻巧和省力。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金永良,未经金永良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00221470.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增压进气的车用空压机节能装置
- 下一篇:真空保温太阳能热水器蓄热水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