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防眩主车灯无效
| 申请号: | 00219047.8 | 申请日: | 2000-01-07 |
| 公开(公告)号: | CN2410525Y | 公开(公告)日: | 2000-12-13 |
| 发明(设计)人: | 汤崇渝 | 申请(专利权)人: | 汤崇渝 |
| 主分类号: | F21S8/12 | 分类号: | F21S8/12;//F21W10102 |
| 代理公司: | 无锡市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殷红梅 |
| 地址: | 214031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防眩主 车灯 | ||
一种防眩主车灯用于安装在汽车前部,属于照明装置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作出以前,在已有技术中,驾驶人员总需要照亮前方道路的所有物体和路面,更希望自己的主车灯亮度高,能照亮对方,但不希望对方的照明灯使自己耀眼。通常的解决方法是采用远光灯和近光灯交替使用。只开近光灯,减小了射向对方眼晴的光通量,但是由于存在前倾的反光镜,仍有一定量的光线射向对方,不能有效地防止眩光。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不足之处,从而能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安装使用方便,能有效地防止光线射向对方驾驶者,使对方不耀眼,能有效地防止眩光的防眩主车灯。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解决方案是这样实现的:其主要采用微电机4连接螺杆螺母3与活动内框8连接,母灯15安装在活动内框8上,微电机4固定在外支架5上,活动外框7及活动内框8通过转轴6连接,活动外框7与支架5通过转轴9连接,活动外框7与活动内框8之间安装微电机12。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主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结构A-A剖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母灯结构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母灯结构B-B剖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子灯结构主视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子灯结构G-G剖视图:
下面本实用新型将结合附图中的实施例作进一步描述:
总体结构如图1、2所示:本实用新型采用微电机4连接螺杆、螺母3与活动内框8连接。母灯15安装在活动内框8上。母灯15包括子灯1、子灯2、子灯10、漫反射面11。子灯1,子灯2,子灯10与漫反射面11围接。母灯15发射口处,子灯1、2、10反光面向后向外倾斜。
母灯如图3、4所示:三只向前发射半面光的子灯1、2、10,分别为上边一只、左边一只、右边一只,各自向后向外倾斜安装,通过三只子灯的组合使用来实现防眩作用。子灯的光线出射口为一平面,光线对于子灯为横向出射,出射口平面为主光平面,此平面与前进方向平行。具体连接位置如下:子灯1为下光子灯,位于母灯上边缘,其光线出射口平面与前进方向的水平面重合,子灯1发射的所有光线均位于此水平面以下。子灯2为左光子灯,位于母灯左边缘(面朝前进方向看),其光线出射口平面与前进方向的铅直面重合,子灯2发射的所有光线均位于此铅直面的右面。子灯10为右光子灯。子灯10位于母灯的右边缘,其光线出射口平面与前进方向铅直面重合,右光子灯发射的所有光线均位于此铅直面的左面。漫反射面位于母灯的下、后部,从母灯出射口后部与三只子灯合围成母灯。
如图5、6所示:子灯1、2、10三只结构原理相同。子灯内部为反光面,子灯1、2、10分别由灯丝(灯泡)13、反光罩14、光线出口EDFC组成。光线出口EDFC为一平面,此平面与正前方向平行(偏差<10°)。灯泡13安装在反光罩14内,光线出口处的后侧面,反光罩14向后向外倾斜。
其转动参见图1、2。微电机4固定在外支架5上,活动外框7及活动内框8通过转轴6连接,活动外框7与外支架5通过转轴9连接,活动外框7与活动内框8之间安装微电机12,微电机12使内框8通过转轴6与外框7相对转动(母灯上下转)。微电机4使外框7通过转轴9与外支架5相对转动(母灯左右转)。同时也可使活动内框8左右转,而活动外框7上下转动。
本实用新型与已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1、结构简单、使用安装方便;2、每个子灯均发射出半面(两个象限)光,通过与左或右子灯的组合可实现缺象限照明,这样可避免灯光照射到对方司机的眼晴上,因此,夜间相对行驶可防止眩光耀眼。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汤崇渝,未经汤崇渝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00219047.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机动车后置发动机后轮传动和驱动机构
- 下一篇:弹性带的自动裁切贴附装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