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茶叶粗揉机无效
| 申请号: | 00218987.9 | 申请日: | 2000-08-28 |
| 公开(公告)号: | CN2448115Y | 公开(公告)日: | 2001-09-19 |
| 发明(设计)人: | 周仁贵;刘金贤 | 申请(专利权)人: | 刘金贤 |
| 主分类号: | A23F3/12 | 分类号: | A23F3/12 |
| 代理公司: | 杭州市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俞润体,胡淑贞 |
| 地址: | 311422 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茶叶 粗揉机 | ||
本实用新型涉及茶叶机械领域。
目前,蒸青茶生产设备很少,有的只是结构还不完善的简单机械,影响了蒸青茶的生产工艺流程的实施。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以上不足提供一种符合蒸青茶生产工艺的最大限度地均匀高效地干燥茶叶的结构较完善的茶叶粗揉机。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本粗揉机主要包括机架、驱动部件、热源,其特征在于机架上设有粗揉槽,粗揉槽是底部呈半圆柱曲面的容器,粗揉槽内有主轴受驱动部件控制,轴上设炒揉装置;所述的热源是热风,通过粗揉槽身部的开口直接进入槽内;所述的炒揉装置由炒手和揉手相间旋转按工作长度方向排列在主轴上;炒手呈耙式固定在炒手臂上,炒手臂固定在主轴上;揉手为多曲面仿手形,由揉手指、柱、弹簧、弹力调节螺钉及间隙调节螺钉组成,炒揉装置中一个四齿炒手对应三个揉手;所述的粗揉槽顶设有网面,槽上设上门、中门、下门,所述的粗揉槽身部设有喷水管。
本实用新型使茶叶在热空气中搅拌并靠揉手的搓揉,挤压出蒸青叶的内部的水份,延长恒率干燥的持续时间,在保持蒸青绿茶特有的色泽和香气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均匀且高效地干燥茶叶。
图1为一种茶叶粗揉机的粗揉槽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炒手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粗揉机揉手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揉手杆的结构示意图。
图5揉手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5的A向视图。
图7为图5的B-B向剖面图。
如图1、图2所示,粗揉机主要是由粗揉槽1,炒揉装置2组成,炒揉装置2由炒手3与揉手4组成;粗揉槽呈半圆形曲面,粗揉槽顶设网面9,粗揉槽1上设上门5、中门6、下门7;叶打槽身部的开口11为热风的进风口,与热风发生炉相连,向槽内供给干热空气;炒手3与揉手4成对相间成107℃排列在主轴8上;炒手3呈耙式固定在炒手臂3-1上,炒手臂固定在主轴8上,炒手臂与主轴的垂线成15℃角。本机的炒手一般为四齿,与三个揉手排列的宽度相等。炒手随主轴转动,使茶叶被炒手不断搅拌、抛起和散落;叶打槽身部还设有喷水管10,清洗时向叶打槽内的炒手及叶打槽喷水。
如图3所示,揉手4为多曲面仿手形,弹簧4-3的一端通过间隙调节螺钉4-5与揉手杆4-2固定,揉手杆通过下部的螺纹4-7安装在主轴上;揉手板4-1的一个端部有接口4-6供两弹簧的另一端插入固定(图6);靠近揉手板接口处有固定块4-8卡在揉手杆的弯钩处(图5);拧动调节螺钉(有50mm的调节幅度)4-4,使弹簧变形产生弹力,使揉手板具有合适的弹性工作力度;揉手板是有一定的宽度(约50mm)的双曲面薄铁板,其截面呈弧形(图7),一端悬空,其起固定作用的另一端扭转一个角度便于安装,两端之间有一挡板4-9连接,保证曲面扭度固定不变;通过揉手搓揉茶叶,使茶叶的内部水份挤揉至表面。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刘金贤,未经刘金贤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00218987.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