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双圈双管路制动总泵无效
申请号: | 00218943.7 | 申请日: | 2000-08-23 |
公开(公告)号: | CN2439384Y | 公开(公告)日: | 2001-07-18 |
发明(设计)人: | 陈仲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陈仲明 |
主分类号: | B60T17/08 | 分类号: | B60T17/08 |
代理公司: | 绍兴市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许家安 |
地址: | 311826 浙江省诸***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双管 制动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双圈双管路制动总泵。
目前在汽车上使用的双管路制动总泵,都是采用由顶杆推动后活塞,活塞向前移动。活塞主皮圈滑过后腔补油孔,使后腔油压升高,刹车油从后腔出油孔出去,到达汽车后轮分泵,制动后轮,同时,在后腔油压作用下,使前活塞向前移动,前腔油压升高,刹车油从前腔出油孔出去,达到制动前轮的效果。这种制动总泵的缺点是:当活塞皮圈的前沿移过补油孔时,前、后腔就产生压力,此时,油压会将主皮圈向补油孔外压,使前后主皮圈在补油孔上摩擦,很快就被摩损,影响制动总泵的使用寿命。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上述缺点,提供一种制动效果好,使用寿命长的双圈双管路制动总泵。
本实用新型为双圈双管路制动总泵,主要由制动总泵泵体组成,泵体连接前、后腔进油管,泵体内设有前、后活塞,后活塞被设置于泵体后部的导向环内,前、后活塞的前部分别设有补油阀,补油阀与进油孔相通,补油阀后部还设有限位杆。前后活塞上分别设有2只主皮圈和副皮圈,泵体内还设有前、后腔体,腔体内设有活塞复位弹簧,前、后腔体内还分别设有前、后出油孔,进油管是通过进油孔与补油阀相连通。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明显优点。一是活塞上增加一只主皮圈和副皮圈,使其使用寿命增加一倍。二是改传统制动总泵的补油孔结构为补油阀,减少了皮圈的摩损,使其工作更灵敏可靠。
本实用新型适用于带真空助力器的液压制动汽车以及普通型液压制动汽车。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描述。
图1为本实用新型整体结构剖示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又一实施例剖示图。
如图1所示,前、后腔进油管7、15分别连接制动总泵泵体1,泵体1的尾部设有导向环20,后活塞21被置于导向环20内,泵体1内还设有前活塞11,前后活塞11、21上分别设有二只主皮圈6、17,前活塞11上还设有副皮圈10,前、后活塞11、21的前部还分别设有前后补油阀5、18,前、后补油阀5、18上分别设有回位弹簧23、22,前补油阀5通过进油孔8与进油管7相通,后补油阀18通过进油孔16与进油管15相通,前补油阀5后部与限位杆9相接触,后补油阀18与限位杆19相接触,泵体1内还设有前、后腔体3、13,前、后腔体3、13内分别设有出油孔2、12,还设有复位弹簧4、14。本实用新型适用于带真空助力器液压制动汽车。
图2为适用于普通型液压制动汽车的制动总泵,后活塞21被置于泵体1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陈仲明,未经陈仲明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00218943.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