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侧窗式红外焦平面器件金属杜瓦无效
申请号: | 00218712.4 | 申请日: | 2000-08-07 |
公开(公告)号: | CN2441095Y | 公开(公告)日: | 2001-08-01 |
发明(设计)人: | 张勤耀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F25D3/10 | 分类号: | F25D3/10 |
代理公司: | 上海华东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郭英 |
地址: | 20008***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侧窗式 红外 平面 器件 金属 | ||
本实用新颖涉及应用液化气体冷却的真空密封金属杜瓦装置,特别是红外焦平面器件用的液氮冷却的金属杜瓦装置。
应用液氮冷却的真空密封金属杜瓦装置是致冷型红外焦平面器件不可少的关键部件,通常所使用的红外焦平面器件金属杜瓦,如中国专利号91228954,“致冷160元红外器件的液氮金属杜瓦瓶”,存在的问题是引线之间交叉、内引线到外引线插座距离长、插座通过连接线与工作电路连接,容易引入外界电磁干扰。红外焦平面器件由红外敏感元列阵和多路传输与读出的电路组成,电路的工作必须输入各种时序脉冲和偏置电压。由于引线之间的交叉、杜瓦插座到外电路的引线距离长,将导致工作脉冲引线对微弱信号的干扰;同时由于插座到外电路的引线距离长,外界的电磁波容易对弱信号产生干扰。这些干扰的直接后果是降低了信噪比,使焦平面器件性能下降。
本实用新颖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能有效降低工作脉冲对红外信号的串扰和外界电磁干扰,增强引线可靠性,提高红外焦平面器件信噪比的金属杜瓦。
为实现本实用新颖金属杜瓦的上述目的,其技术方案如下:
本实用新颖金属杜瓦包括:由外壳体4和内胆1构成真空夹层16的金属杜瓦5,外壳体顶端有一抽气口3,内胆1顶端有一液氮注入口2,内胆1内装有液氮6,内胆1的下部置有一端在液氮6里,另一端在真空夹层16内的冷头7,在真空夹层内的一端冷头的端面中间置有焦平面器件芯片8,与焦平面器件芯片8对着的外壳体上装有一可拆卸的法兰12,法兰中间开有一窗口13,在冷头7端面,焦平面器件芯片8的周围均布内接线柱9,内接线柱9与焦平面器件芯片8的引出线8-1相接,在外壳体4的侧壁上,以冷头7为中心,置有一圈均布的一端在真空室内,另一端在真空室外的外接线柱10,内接线柱9与外接线柱10通过低热导引线11相接,外接线柱10与驱动电路板14上的引线点17一一对应相接,驱动电路板14通过螺钉15固定在金属杜瓦外壳体4上。
上述金属杜瓦结构的特点在于数十根电极引线之间没有交叉,一般焦平面器件需20~40根引线,本金属杜瓦结构可根据需要确定引线数;内接线柱到外接线柱的引线距离缩小到最短;外接线柱直接与红外焦平面器件工作所需的驱动电路板上的引线点相接,进一步缩短引线距离;同时,由于驱动电路板直接固定在金属杜瓦外壳体上,提高了器件的可靠性。
附图说明:
图1为金属杜瓦结构示意图;图2为金属杜瓦结构示意图图1的A-A剖面图;图3为驱动电路板示意图。
下面结合附图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
金属杜瓦的结构如图1所示,内胆1与外壳体4之间通过抽气口3提供真空夹层16,内胆内通过液氮注入口2输入液氮6,液氮通过冷头7与焦平面器件芯片8进行热交换,使焦平面器件芯片处于与液氮的热平衡状态,以达到器件芯片致冷的目的。冷头7由导热性能较好的金属材料制成,如紫铜,铝,不锈钢等。内接线柱9由金属导线外包围绝缘的玻璃组成,再用绝缘胶固定并均布在冷头7端面焦平面器件芯片8周围,内接线柱9与焦平面器件芯片8的引出线8-1一一对应相接。外接线柱10也是由金属导线外包围绝缘的玻璃组成,并以冷头7为中心,均布并穿过外壳体4侧壁,使其一端在真空室内,另一端在真空室外,用真空密封胶固定在外壳体4侧壁上。内接线柱9与在真空室内一端的外接线柱10通过引线11相连,引线11是由阻抗小、热导低的镍材料制成。在真空室外一端的外接线柱10与驱动电路板14的引线点出17一一对应相接。窗口13是由透红外辐射的材料,如硫化锌,锗,或宝石中的一种制成。芯片8是由对红外辐射敏感的材料碲镉汞和读出电路组成。驱动电路板14如图3所示,其上置有引线点17和焦平面器件工作所需的驱动模块18,信号放大模块19和工作电源输入与信号输出接口20。沿着圆环均布的引线点17通过驱动电路板上的印刷线路与焦平面器件工作所需驱动模块18,信号放大模块19和工作电源输入与信号输出接口20相接,形成一个达到焦平面器件工作脉冲输入与红外微弱信号就近放大后输出环路。
本实用新颖金属杜瓦有如下的明显效果:
1)引线之间没有交叉,降低脉冲引线对信号引线的干扰;
2)内接线柱与外接线柱的引线距离缩至最短,降低其他电磁藕合与寄生电容对器件性能的影响;
3)外接线柱直接与驱动电路板引线点焊接,进一步降低干扰;
4)驱动电路板直接固定在金属杜瓦外壁上,使整个焦平面器件结构紧凑,增强引线的可靠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00218712.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耳穴诊疗和保健用接触装置
- 下一篇:智能型胰岛素泵的传动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