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框架式智力积木玩具无效
| 申请号: | 00216797.2 | 申请日: | 2000-03-13 |
| 公开(公告)号: | CN2411826Y | 公开(公告)日: | 2000-12-27 |
| 发明(设计)人: | 林大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林大伟 |
| 主分类号: | A63F9/06 | 分类号: | A63F9/06;A63H33/04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200434 上海***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框架 智力 积木 玩具 | ||
本实用新型属于一种智力积木玩具。
积木玩具是开发儿童智力的重要工具。目前,一些平面拼板式玩具能拼出各种图案。但是,这种图案不够生动,缺乏立体感。塑料积木玩具按照设计在积木上的插孔装拆,缺乏丰富多彩的变化;一些木制积木搭出的物体造型,往往重心不稳,且同样缺少变化。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能够搭出形象生动、变化多端、立体感强的各种造型的积木玩具。
本实用新型设计的积木玩具由一组拼板、一组框架,若干夹头和支架组成。其中,拼板为以某种巧板为蓝图的不同构形的平面板,例如五巧板、七巧板、九巧板等;框架与拼板个数相等,平面构形对应相同,且有一定高度,例如高为1.0-2.5cm,框架为空心,框架壁两侧内壁开有线槽,该线槽深度与拼板厚度一致,即每个框架内侧正好可供一个相应构形的拼板嵌入其线槽内;夹头一般不少于框架的数量,形状可为U形,其两边内弯且具有弹性。它用于在框架壁间固定由框架和拼板组成的造型图案;支架个数一般不多于框架个数,它由平面底板和支撑片固定构成,不同的支架,其支撑片与平面底板之间可设计成不同的倾斜角度,例如直角(即90°),又如45°角,30°角等°支架的主要作用在于支撑由框架和拼板搭成的造型图案,并可使造型图案的重心转移,使造型比较稳定地放置于某一地方。由于本实用新型特别设计了拼板的框架,故称之为框架式智力积木玩具。
本玩具可通过各部件的联接、组合,把各平面拼板组合成各种造型图案的立体积木。
本实用新型设计的积木玩具,由于其拼板采用各种巧板的构形,使其变化非常丰富。拼板固定(嵌入)在具有一定厚度的框架内,由此组成的造型图案立体感非常强,形象更加生动。由于搭建各种造型图案时,框架壁之间由夹头固定,既使造型图案得到固定,又使造型图案更具多变性。而支架的设置,可使积木造型更稳定,视角更多变。因此,本实用新型提出的框架式积木玩具结构简单,制作容易,携带方便,趣味性强,更有利于儿童的智力开发。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进一步具体描述本实用新型。
图1为拼板和框架对应的平面构形图。
图2为图1中框架离散状态平面图(正视图)。
图3为图2中d块框架的侧视图。
图4为图2中d块框架的俯视图。
图5为图1中拼板B′C′D′的结构图示。
图6为图1中框架BCD的结构图示。
图7为夹头结构图示。
图8为支架结构图示,其(a)为支撑片与底板成直角,(b)为支撑片与底板成45°角,(c)为支撑片与底板成30°角。
图中标号:1为拼板,2为框架,3为夹头,4为支架,5为框架的侧壁,6为框架壁内侧的线槽,7为支架4的底板,8为支架4的支撑片。
实施例,如图1-图8所示。拼板1共有5块,为五巧板构形。相对应的框架2也有5个,其构形与拼板对应相同,5块拼板1或5个框架2的平面由一个正方形,按一定要求分割而成:5块拼板B′C′D′、A′B′J′I′、A′I′K′H′、I′K′H′G′F′、D′E′F′I′J′对应于5个框架BCD(a)、ABJI(b)、AIKH(c)、IKHGF(d)、DEFIJ(e)。该正方形外侧边长为10cm。5块拼板的厚度相同,5个框架的侧壁高度相同,为2.0cm。5块拼板或5个框架各边的比例关系为:IJ=KH,AB=HG=DE,BJ=JD=IF=IK=EF=FG,CB=CD=AI=AH。框架2的侧壁与内侧线槽6的深度为0.2cm,与拼板厚度一致。夹头3制成U形,其两个边内弯,并富有弹性,如图7所示。它可将两个相邻框架的侧壁夹住固定。夹头3可以有7-8个。支架4共有3个。其底板7可以是边长为4cm的正方形,支撑片8的长度为1.8cm,宽度为1.5cm。3个支架,其支撑片8与底板7的夹角分别为90°,45°,30°。上述拼板、框架、夹头和支架都可以注塑成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林大伟,未经林大伟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00216797.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