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复合式电钻夹头结构无效
申请号: | 00216475.2 | 申请日: | 2000-02-16 |
公开(公告)号: | CN2407862Y | 公开(公告)日: | 2000-11-29 |
发明(设计)人: | 谢春菊 | 申请(专利权)人: | 谢春菊 |
主分类号: | B23B51/02 | 分类号: | B23B51/02 |
代理公司: | 上海新天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褚竺 |
地址: | 中国*** | 国省代码: | 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复合 电钻 夹头 结构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钻设备的部件,特别是一种钻夹头。
现有的市场上供应的钻头夹持结构,其主要是在一旋转轴上连设有一夹头,夹头外设有一可转动的调转外壳及一固定外壳,在夹头内环设有复数个斜倾的夹爪;使用者藉转动其调整外壳,可配合螺纹旋转以驱控夹爪斜向前进或后退,从而达到钻头的夹持或松放的功效。上述传统的钻头夹持结构在锁紧以后,其调整外壳仍处于没有定位的状态,因此调整外壳容易由于振动或扭力过大而产生松转,以致夹爪产生松动的现象,如此易造成钻头松脱掉落,造成使用者极大的不便,且易对使用者形成伤害危险。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要提供一种改进的复合式电钻头结构,它能自动锁紧钻头,也能手动锁紧钻头,并能达到钻头锁紧定位,和使用于螺栓的操作松紧套筒使用模式。
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复合式电钻夹头结构包含有一驱动主体,是概呈头端和尾端的圆柱轴体,其中间设有数倾角的槽道,槽道内填设数夹爪;一固定壳体,是概呈上、下开口的∪形壳体,其下开口设有固定孔,并紧配合固定于驱动主体的尾端;一套筒螺座是概呈上、下开口П形座体,可螺设在驱动主体的头端上,并和夹爪啮合,中间设有外螺纹;一冲击环组,设有弹簧和冲击环,套设在套筒螺座上;一活动壳体,是套设在冲击环组外,其上开口紧配合一环盖,环盖以弹簧的弹性作用形成活动壳体移位的抵触面;一调整环,是呈一环体,其内部设有内螺纹,而螺设在套筒螺座的外螺纹上,并抵触在活动壳体的环盖上。
本实用新型藉活动壳体和套筒螺座的分开,可施力使运转中的活动壳体不转动,则迫使原来和活动壳体同步转动的冲击环也不转动,产生冲击环旋向受制,并配合弹簧的作用,可使冲击环轴向往复和套筒螺座产生冲击,以维持螺纹之间的锁紧度,从而达到自动锁紧模式,并以活动壳体和套筒螺座的结合,可由手部施力在活动壳体旋转,藉以带支夹爪斜向前过或后退,形成钻头的夹持或松放,达到手动锁紧钻头模式,藉由活动壳体和固定壳体的结合,可使整体夹头的构件均固锁成一体,从而使该夹爪不会因振动或扭力过大而产生松脱,以维持夹爪紧固的力量,达到钻头锁紧定位模式,可确保操作者的使用安全,和提供使用者极大的方便;当形成钻头锁紧定位模式后,可利用套筒螺座的多角槽口配合使用于螺栓的操作松紧,达到套筒使用模式,扩大了电钻夹头的功能。
实用新型的具体结构由以下实施例及其附图给出。
图1是本实用新型复合式电钻夹头结构的轴测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复合式电钻夹头结构的轴测分解图。
图3是图1中B-B剖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夹头装设钻头的自动冲击锁紧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夹头装设钻头的手动锁紧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夹头装设钻头的锁紧定位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配合螺栓使用示意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夹头的第二实施例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夹头的第二实施例剖视图。
图10是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夹头装设钻头的自动冲击锁紧示意图。
参照图1、2、3,复合式电钻夹头结构,主要包含有:
一驱动主体10,是一具有头端和尾端的圆柱轴体,其中夹设有轴孔11以贯穿头、尾端,可分别置放钻头80并和电动钻传动轴连接,中间突设一环座12,环座12设有数倾角的槽道13,供与轴孔11轴接,环座12上面设有滚珠环圈14和垫圈15,在头端设有弧槽环16;
数夹爪20,是装设在槽道13中,夹爪20前端和外侧面分别设有夹持面21和螺纹面22;
一固定壳体30,是概呈上、下开口的∪形壳体,其上、下开口缘处分别设有轴向的固定齿环31和固定孔32,其中,固定孔32是以紧配方式固定在驱动主体10的尾端;
一套筒螺座40,是概呈上、下开口的П形壳体,其上、下开口分别设有多角槽口41以及锥面螺纹42,供套设于驱动主体10头端,锥面螺纹42可和夹爪20的螺纹面22相互啮合,当其锥面螺纹42旋转时,即可带动夹爪20前进或后退,在套筒螺座40的尾端设有外齿环43,外齿环43上方突设有等间距的下齿块44,在套筒螺座40头端及中间分别设有定位孔45和外螺纹46,其中定位孔45可填设一滚珠47,以令凸露在驱动主体10的弧槽环16中,并设一迫紧环48套设在定位孔45外,以使套筒螺座40和驱动主体10枢接成一体;
一冲击环组50,是设有弹簧51和冲击环52,冲击环52底面突设有等间距的上齿块53,可受弹簧51的弹力作用,而常态和下齿块44相互啮合,冲击环52的顶面轴向凹设有等间距的嵌槽54;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谢春菊,未经谢春菊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00216475.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