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油井产液井下除砂正向水力旋流器无效
申请号: | 00215037.9 | 申请日: | 2000-06-13 |
公开(公告)号: | CN2437854Y | 公开(公告)日: | 2001-07-04 |
发明(设计)人: | 王千里;宁德忠 | 申请(专利权)人: | 临邑县机械制造总厂 |
主分类号: | E21B43/38 | 分类号: | E21B43/38 |
代理公司: | 山东大学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李健康 |
地址: | 251500 ***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油井 井下 除砂 正向 水力 旋流器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油井产液井下除砂水力旋流器,属于油田油井产液(油、气、水、砂等的混合物)井下处理技术领域。
油田的油井产液实际是一种含有油、气、水、砂等成份的混合物。其中有害物质——地层水,还可以通过处理后,再注入地层。而油井产液中,携带出的地层砂等机械杂质,不但会使地面集输系统的输送管道及处理装置产生摩蚀、减短使用寿命,引起堵塞等事故发生,而且清除大缸中的沉积砂的工作是十分繁重的,并且在处理过程中容易造成污染环境。由于油井深井泵加速磨损、易发生刺坏深井泵凡尔、卡泵、断杆等事故,影响深井泵的泵效,缩短了油井正常生产周期。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提供一种井下除砂方便、减少环境污染、工作效率高、体积小、结构合理、适用于油井抽吸生产的含砂原油混合液的油井产液的井下除砂正向水力旋流器。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措施完成的。
本实用新型由圆筒接头、旋流圆筒体、旋流圆锥体、旋流导向溢流管、耐磨衬套组成,圆筒接头、旋流圆筒体、旋流圆锥体组成圆筒结构,在旋流圆筒体上部的圆筒接头下面设有旋流导向溢流管,使圆筒体形成出油腔和圆筒旋流腔,在旋流圆筒体下部的旋流圆锥体内设有耐磨衬套。
在旋流圆锥体下部连接出砂尾管。
在出砂尾管上连接储砂器,储砂器直径为0.070~0.080米,长为100~400米。
在旋流圆筒体上部开有混合液注入口。
混合液注入口为扁方形与旋流圆筒体内壁正旋向相切。
旋流导向溢流管轴心处开有中心通孔,出油腔和圆筒旋流腔连通。
在旋流导向溢流管中间段的侧壁上设有反旋向螺旋斜面,并与混合液注入口正相对。
所述的耐磨衬套为搪瓷耐磨衬套,呈圆锥状。
本实用新型在旋流圆筒体上部开有两个相对应的形状为扁方形的混合液注入口。该注入口的外侧与旋流圆筒体内壁正旋向(仰视顺时针方向)相切。在旋流圆筒体上部的圆筒接头下面设有旋流导向溢流管,使圆筒体形成出油腔和圆筒旋流腔。在溢流管轴心处开有中心通孔与出油腔和圆筒旋流腔相通,可使分离出的原油、地层水等轻质成份从旋流腔排出到出油腔。在旋流导向溢流管中间段侧壁上设有反旋向螺旋斜面,该螺旋斜面正对着旋流圆筒体上的混合液注入口。当混合液在压力差作用下喷入时,液流在旋流导向溢流管的螺旋斜面和液流重力作用下,迫使进入旋流器的含砂混合液在圆筒旋流腔内高速向下正旋向旋流,在旋流圆筒体下部内有带耐磨衬套的旋流圆锥体,其内表面形成圆锥加速旋流腔,由于该旋流腔直径是逐渐缩小的,因此进入圆锥加速旋流腔的含砂混合液旋转速度越来越高,其转速是圆筒旋流腔直径和圆锥加速旋流腔各断面直径比的倍数,高速旋转的含砂混合液在离心力的作用下,将重相的地层砂、机杂和部分地层水甩至腔壁,在重力作用下,向下旋流经出砂尾管排入到和旋流器下部连接的油管储砂器。同时由于流体的拉曳力作用,轻相油、气、水在水力旋流器中心形成内旋流,呈向上经旋流导向溢流管的中心通孔排出到出油腔。这样以水力旋流器为界,上部是清洁的流体,下部是含砂流体,该水力旋流器上部用油管短节和深井泵连接,深井泵工作时,抽吸的是清洁的油井混合液,下部连接由若干根油管和底部丝堵组成的储砂器,用以储存水力旋流器分离出的地层砂等机杂。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临邑县机械制造总厂,未经临邑县机械制造总厂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00215037.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夹层防雾玻璃
- 下一篇:立体网状结构排水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