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地震检波器无效
申请号: | 00209527.0 | 申请日: | 2000-04-20 |
公开(公告)号: | CN2414425Y | 公开(公告)日: | 2001-01-10 |
发明(设计)人: | 许卫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V1/18 | 分类号: | G01V1/18 |
代理公司: | 北京思创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韦庆文 |
地址: | 100029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地震 检波器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检测地震信号的机械设备,具体的说,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地震检波器。
地震勘探技术是石油勘探技术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从地震波激发、接收、计算机资料处理到资料的综合解释组成了地震勘探技术的系列。每一个技术环节对地震技术的整体水平都是至关重要的,其中能否真实的接收并记录地下反射或折射的地震信息,是其中非常重要的一环。
传统的陆地地震检波器由检波器主体和检波器尾锥组成,其中检波器主体由塑料外壳和内置的线圈、磁场等电子元件组成;检波器尾锥为一根锥形的铁棍,检波器主体和检波器尾锥在使用时不可分离。在地震检波器的实际应用中,地震工作者一直强调地震检波器的埋置要遵循“平、稳、正、直、紧”的原则,以保证尽量真实的接收和记录地下的地震信息。但由于传统地震检波器整体设计上的缺陷,要达到地震检波器“平、稳、正、直、紧”的标准,只能依赖于地震队的管理水平和工人的工作作风和业务素质,赖以依存的前提条件是人为因素,是不定的和不可靠的。同时由于各种复杂地表条件的影响和操作工素质的差异,实际上很难实现地震检波器埋置的“平、稳、正、直、紧”,这对地震资料品质的整体影响是显而易见的。随着勘探程度的不断提高,复杂隐蔽油气藏的勘探逐渐成为勘探的主要目标,对地震勘探资料品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通过技术改造实现上述技术要求是非常必要的。
陆地地震检波器在磁场、线圈等方面的设计上进行了不断的改进,陆续出现了加速度检波器、高灵敏度检波器和抗50周干扰检波器等新型产品,这些新产品的出现推动了地震技术的发展,但陆地地震检波器的整体结构设计和尾锥设计并没有太大的改变。随着地震勘探区域工区地表条件的日趋复杂,地震波接收条件也日趋复杂,而且不同的地震勘探工区的地震波接收条件变化也较大,传统的地震检波器已经不能适应现代地质勘探的要求。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地震检波器,该地震检波器克服了现有技术中地震检波器不适应复杂地表条件的缺点,对检波器主体和检波器尾锥采用分体式连接,并使用特殊形状的尾锥,还可根据地质勘探的精度要求选择检波器主体、调平装置和检波器尾锥的组合。
下面将详细叙述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地震检波器包括检波器主体和检波器尾锥,检波器主体和检波器尾锥之间采用分体可拆卸式连接。当勘探精度要求比较高时,所述的地震检波器还可以包括调平装置,检波器主体、调平装置和检波器尾锥之间采用分体可拆卸式连接。当勘探精度要求不高时,所述的地震检波器也可以仅由检波器主体和检波器尾锥组成。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检波器主体与常规的检波器主体相比,没有更多的改进。检波器主体通过螺丝或卡扣式机械装置与下部的器件相连接。
其中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调平装置包括十字轴形或球形的调平万向节和安装在检波器主体上的气泡指示装置。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调平万向节位于检波器主体和检波器尾锥之间。调平万向节的结构可以是十字轴或球形的,但无论用哪一种结构方式都必须保证调平万向节整体结构的紧密性。调平万向节的作用是调整检波器主体的姿态,和气泡指示装置配合使用。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气泡指示装置安装在检波器主体的顶部,可以使用类似于在地质罗盘上被普遍应用的气泡指示装置。
增加调平装置的目的是使操作者对检波器的姿态有一个准确、直观地了解并进一步将其调平,实现“平、稳、正、直、紧”中的“平、正、直”,保证检波器线圈运动方向与海平面垂直,增强有效信号,压制干扰,提高输出信号的信噪比和分辨率。
当野外施工的精度要求一般时,可以只采用检波器主体和检波器尾锥的组合,而不用安装调平万向节和检波器主体顶部的气泡指示装置。
由于常规检波器尾锥是一根光滑的铁锥,将其插入地面后与大地的耦合效果欠佳,使得有效地震信息不能被有效传递和接收,同时还会产生随机噪音,降低地震信号的信噪比。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检波器尾锥有针对性的设计和制造适合不同地表条件的检波器尾锥,目的是增加与大地的耦合力,实现“平、稳、正、直、紧”中的“稳、紧”,提高资料品质,同时又要满足方便生产,提高野外工作效率并且不大幅度增加野外操作的成本。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检波器尾锥为螺旋式检波器尾锥、膨胀螺丝式检波器尾锥或射钉式检波器尾锥中的一种。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未经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00209527.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变色立体图象
- 下一篇:防伪多层密封结构的密封瓶盖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