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改进的把手杆固定装置无效
申请号: | 00209495.9 | 申请日: | 2000-04-18 |
公开(公告)号: | CN2421045Y | 公开(公告)日: | 2001-02-28 |
发明(设计)人: | 陈清泉 | 申请(专利权)人: | 陈清泉 |
主分类号: | A63C17/00 | 分类号: | A63C17/00;B62M1/00 |
代理公司: | 中科专利商标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 代理人: | 汤保平,朱黎光 |
地址: | 台湾省彰化县*** | 国省代码: | 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改进 把手 固定 装置 | ||
如图1所示,是一已知的滑板车与自行车上常用的把手固定架结构的立体示意图,是主要在滑板的伸缩前管10上端焊结一套结管11,套结管11两端外壁贯一定位孔12,配合两支把手杆20于内侧的插结段21亦设一定位孔22,并于把手杆内各装入一具有定位凸体23的弹性弓24使其定位凸体23可顶出于把手杆的定位孔22。
将两支把手杆20将其插结段21的定位凸体23压平,而自套结管11两端横向套入并调整使其定位凸体23对准套结管11的定位孔12,使弹性凸体23自定位孔12顶出而卡结定位,藉此固定力量支持两把手杆提供握持并操控滑板车,其亦可将定位凸体23顶入后而抽出两把手杆20,而由一条串联两把手杆20的弹性绳25拉住两把手杆末端所塞结的塞体26,使两把手杆20可下垂于套结管11两侧。
如上所述的车体把手固定结构,其把手杆20与套结管11的套结仅靠一定位凸体23弹顶出的嵌结定位而已,欠缺牢固与稳定,提供握持时仍有摇晃的间隙,故使得滑板车的操控容易摇晃不稳定;此外为使两把手杆在拆下时仍可系于套结管上,还要在把手杆外端配合塞体26的塞结以提供弹性绳系结,结构上亦相对复杂,故实非理想设计。
所以如何在改进车体把手杆的固定结构,而提供一牢固结合、稳定握持及安全操作的车体把手杆结构,是为本实用新型欲行解决的困难点所在。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要提供一种改进的把手杆固定装置,该装置能使把手杆稳固结合,提供一无晃动间隙供稳定握持操控的把手杆。
本实用新型的次一目的是要提供一种改进的把手杆固定装置,能使其把手杆增加一嵌结定位力量,达到把手杆牢固结合。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改进的把手杆固定装置,是主要在滑板车或自行车的伸缩前管上端以一固定装置与两支提供握持的把手杆横向结合固定,或放松两把手杆呈下垂的收折状;其特征在于:该固定装置包括有一夹头、一快拆把手、一迫紧片及一组螺栓;该夹头一体成型呈T字状的夹持形状,该夹头中间向下纵向延伸一段插结颈,其上纵向凹设一定位导沟,该夹头插入于滑板车或自行车的伸缩前管上端,以一螺丝导引及迫结定位;而夹头上部是由插结颈向上延伸形成前后正面各一横向长型的夹持片,两夹持片间形成的空间供把手杆的插结端进入,而夹持片在两端各相对形成一两阶状鱼眼孔;该把手杆插结端设一个长滑孔;该螺栓穿过夹持片的鱼眼孔,及把手杆的长滑孔再穿过另侧夹持片,于其于端穿套一弹簧及一垫片后再与一螺帽锁结;两夹持片间的上开口以该快拆把手的螺杆穿过一迫紧片,锁入中央纵向的插结颈内即完成组合;该把手杆以螺栓为支点枢转呈横向而沿其长滑孔推入于迫紧片之下,扳动该快拆把手带动该迫紧片夹紧两把手杆牢固固定。
该把手杆的长滑孔靠握持部的外端形成一扩大圆孔,该穿过的螺栓于头部以下扩大外径形成一段嵌结颈部,一夹持片鱼眼孔与该嵌结颈部相当为扩大内孔的鱼眼孔,该螺栓末端依次穿过扩大内孔的鱼眼孔、把手杆长滑孔及另一夹持片的鱼眼孔,套结一弹簧及一垫片与螺帽螺结,该把手杆以长滑孔沿螺栓向内推到对准扩大圆孔,螺栓末端弹簧推掣螺栓使其能增加嵌结定位力量以增加把手杆稳固性的嵌结颈部顶入扩大圆孔嵌固。
该螺栓的嵌结颈部推出扩大圆孔,该把手杆推出向下呈收折状。
本实用新型藉一快拆把手压掣一迫紧片迫紧两把手杆稳固结合,并利用把手杆插结段上扩大圆孔配合螺栓的一段嵌结颈部形成嵌结定位,从而达到把手杆的牢固结合、并具稳定握持操控把手杆的目的。
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简单,藉由快速把手压迫一迫紧片对把手杆的牢固夹紧,以及配合穿设把手杆的螺栓的嵌结颈部嵌入把手杆相对的扩大圆孔嵌固,可确保把手杆牢固结合,具有稳固夹持及安全操作的功效,可使用于滑板或自行车把手上。
以下结合附图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和实施例。
附图说明:
图1是已知滑板车把手固定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分解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组合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组合前视剖面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组合部分俯视剖面示意图。
如图2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分解示意图,其是主要包含有一夹头30、一快拆把手40、一迫紧片50及一组螺栓60组合而成。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陈清泉,未经陈清泉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00209495.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微型自走式割稻多用机
- 下一篇:马桶的排水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