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美容外科额部小切口除皱钳式剥离器无效
申请号: | 00209486.X | 申请日: | 2000-04-18 |
公开(公告)号: | CN2433937Y | 公开(公告)日: | 2001-06-13 |
发明(设计)人: | 刘桐;王秀川 | 申请(专利权)人: | 刘桐 |
主分类号: | A61B17/32 | 分类号: | A61B17/3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00085 北京市海***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美容外科 额部小 切口 皱钳式 剥离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美容外科额部小切口除皱钳式剥离器,属于美容外科治疗额面部皱纹的手术器械。
目前包括我国在内的世界各国美容外科专家,在进行面部除皱术中多采用小切口手术,因为医学家都在响应联合国卫生组织提出的人类在二十一世纪外科手术的目标将是微创和无创手术的号召。如今额部小切口除皱术的切口已经小到30毫米甚至10毫米,而手术的主要工作就是用剥离器进入切口内在盲视下去分离所需要的层次,这些层次包括皮下,腱膜下和骨膜下。现在市售的和已发表的除皱剥离器均如同一把“一”字缧缘刀。尽管在几乎相同的手柄前端的“刀”的部位有些形态和弧度的变化,基本上是大同小异没有根本上的区别。最小到10毫米的切口限制了剥离器的宽度,额部除皱术切口均位于发际后头正中的位置,剥离区域向前下达眉弓上缘。如以“缧丝刀”状的细长剥离器进入切口后向前下剥离非常顺畅,横向剥离则很不易,稍用力则患者头部被拔动摇摆,对患者心理造成压力。若不横向使用单行纵向剥离则会在层次间剥出多条隧道,其间有条索状组织相连而达不到剥离的目的。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背景技术中的不足之处,而提供了一种使用方便,每一动作剥离范围可扩大几倍,剥离速度可提高几倍的更加安全手柄和剥离子都可以向两边分开的美容外科额部小切口除皱钳式剥离器。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它由手柄部分,中心轴和剥离器主体部分构成。整体外观如一把医用持物钳。手柄部分由两个金属手柄环联接二条手柄杆组成;剥离器主体部分由两块能对合成卵园状的金属块即剥离子联接两条两条剥离杆组成;两部分中间有中心轴。整体器械呈钳状。其前端剥离子在“钳”闭合扣紧时呈一块扁平的卵园状,周边园润光滑,刃部向前向外,联接剥离子的剥离杆侧位观有一与额顶部生理曲线相吻合的弧度。中心轴到剥离子前端长约6-11厘米。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还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措施来实现:钳式剥离器闭合扣紧,前端二块剥离子合拢呈一块,宽5-10毫米,可进入目前报导的额部最小除皱切口,进入后稍向前剥离一短“隧道”,同时向两边分开手柄和剥离子,“隧道”即被二块剥离子剥成宽50-80毫米的剥离层,如此不断闭合、向前、打开剥离至双侧眉弓上缘。患者头部不会产生任何摇摆转动,剥离时间可大幅度减少。剥离完毕时将剥离器闭合扣紧可顺利退出切口。
相比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优点:
1、剥离器可闭合、可分开、进入切口后可向两边同时剥离,是
现有技术前所未有的。
2、剥离的速度快、效果好、不留“隧道”间的粘连带。
3、剥离时间明显减少,可使整个手术时间明显缩短,减少病人的痛苦和降低手术医生的体力消耗。
4、容易掌握、易于推广、造价低廉。
附图说明如下: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俯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侧视图。
图中:剥离子(1)、剥离杆(2)、中心轴(3)、手柄杆(4)、手柄环(5)、卡钩(6)。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是:本实用新型在闭合状态两块剥离子形成一块剥离子,具有现有技术的形状和功能,其独到之处在于其前端进入小切口后打开手柄环前端剥离子同时打开,产生机械性的向“隧道”两边的分力,10毫米隧道被拓宽数倍达50-80毫米,剥离范围扩大了几倍十几倍,效果明显。剥离器打开剥离时中心轴正处于切口的位置,剥离全过程对切口无任何损伤。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刘桐,未经刘桐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00209486.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静脉输液完毕自动报警告知装置
- 下一篇:一种脚控放水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