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遥控软着陆车无效
申请号: | 00209194.1 | 申请日: | 2000-04-17 |
公开(公告)号: | CN2431211Y | 公开(公告)日: | 2001-05-23 |
发明(设计)人: | 康家星;郑大举;康燕春 | 申请(专利权)人: | 康家星 |
主分类号: | B64F1/36 | 分类号: | B64F1/36;B64D45/0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00211 天津市***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遥控 软着陆 | ||
本实用新型涉及特种车辆,尤指一种无人驾驶的遥控软着陆车。
目前飞机在机场发生的事故中,大多数是因起落架失控,无法降落而造成事故,机场现有设备中只有救护车、消防车等,只能采用消极的防范措施,不能有效地解决飞机降落时的根本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上述问题提供一种在飞机起落架失控时,能由飞行员操纵的遥控软着陆车。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还在于:提供一种安全、可靠的能有效地解决飞机在降落时的遥控软着陆车。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遥控软着陆车,主要包括特种底盘,前转向轮,液压转向机构,后驱动轮,液压驱动机构,液压操纵机构,油箱,油泵,柴油机,药液消防机构,照明机构,缓冲机构,其特征在于:上述液压操纵机构一方面通过管线与液压转向机构、液压驱动机构相连,另一方面通过管线与油泵相连、而液压转向机构通过立轴与前转向轮相连、液压驱动机构通过横轴与后驱动轮相连,油泵通过管线分别与柴油机、油箱相连;上述电脑遥控器(PLC)则通过线路分别与柴油机及液压操纵机构相连;一橡胶吸盘直接硫化在有加强筋的车体顶面,其上设有具真空吸附作用的多组球型浅槽。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在飞机起落架失控时,能使飞机在机场安全着陆,以保证乘员的人身和财产的安全,另外是一种多学科、综合应用的高科技产品,具有实用价值。
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附图和实施例进一步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主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左视图
参见图1、2、一种遥控软着陆车,它主要包括特种底盘1,前转向轮2,液压转向机构3,后驱动轮4,液压驱动机构5,液压操纵机构6,油箱7,油泵8,柴油机9,药液消防机构11,照明机构13,缓冲机构15,上述液压操纵机构6一方面通过管线与液压转向机构3、液压驱动机构5相连,另一方面通过管线与油泵8相连、而液压转向机构3通过立轴31与前转向轮2相连、液压驱动机构5通过横轴51与后驱动轮4相连,油泵8通过管线分别与柴油机9、油箱7相连;上述电脑遥控器(PLC)则通过线路公别与柴油机9及液压操纵机构6相连;一橡胶吸盘直接硫化在有加强筋的车体顶面,其上设有具真空吸附作用的多组球型浅槽,并在橡胶吸盘12上画有宽条白色十字标记,周边装有明显的航标灯组14,并设有能及时向机体或局部喷洒药液、降温灭火的药液消防机构11。
由飞行员或地面人员操纵车载的电脑遥控器(PLC)10,是一种除了能操纵汽车及其设备外,还具有遥感、遥控功能的车载电脑遥控器,实际上是一种具有遥感、遥控功能的车载可编程的工控机。
上述橡胶吸盘12是由内含尼龙布和阻燃剂的复合橡胶制成,其上设有具有真空吸附作用的多组球型浅槽,该复合橡胶应具有足够的强度和硬度,以满足飞机降落时重力和冲击力的需要,多组球型浅槽的真空吸附力必须将飞机吸附住,以使飞机与遥控软着陆车结合为一体。
上述药液消防机构11的喷头对称地均布在橡胶吸盘12的两侧,每个喷头都能随意改变方向和角度,以满足向机身或局部喷洒药液的需要,达到降温、灭火的目的。
上述缓冲机构15是一种能满足飞机降落冲击力需要的特种缓冲机构,比如采用类似飞机起落架的缓冲机构或者液压缓冲机构等。
上述橡胶吸盘12为橙黄色,上画有宽条白色十字标记,工作时,橡胶吸盘12的周边有明显的航标灯14闪亮,车体为红色,前高后低,和飞机降落时的仰角一致,并可减少遥控软着陆车刹车时飞机的惯性滑出。
本实用新型是一种糸列产品,可与各种型号飞机配套使用。
实施例:以波音747客机配套使用的遥控软着陆车为例:当飞机因起落架故障而无法安全降落时,机场人员操纵遥控软着陆车,先开到跑道的起点处,并通知飞行员准备就绪,飞行员操纵遥控软着陆车,在飞机与遥控软着陆车同步时,使飞机降落到遥控软着陆车上,飞机被橡胶吸盘12吸住,另外,根据需要可操纵遥控软着陆车内的药液消防机构11,向飞机喷洒药液,使其降温,防止飞机起火,并按机场指令把遥控软着陆车仃靠到指定地点,完成安全着陆的操作全过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康家星,未经康家星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00209194.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