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全自动地铁站台安全防护门无效
申请号: | 00209169.0 | 申请日: | 2000-04-17 |
公开(公告)号: | CN2419356Y | 公开(公告)日: | 2001-02-14 |
发明(设计)人: | 徐学洪 | 申请(专利权)人: | 徐学洪 |
主分类号: | E06B5/00 | 分类号: | E06B5/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28000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全自动 地铁 站台 安全 防护门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地铁站台使用的安全防护门,具体地说是一种为保护乘客安全自动控制的地铁站台防护门。
目前,地铁站台都是开放式的,等车的乘客站到站台边缘十分危险。特别是在乘车高峰时,乘客拥挤极易掉下站台,如果在列车进站的瞬间掉下站台后果更加不堪设想,据报道许多城市地铁都出现过类似的事件。因此,在地铁站台采取必要的防护措施是十分必要的,例如由乘务员疏导、提示,以及站台边缘画安全线等措施。但是,在客流高峰时这些措施就显得形同虚设。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解决没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自动防护门,在列车未进站时将乘客隔离在铁道外,以保障乘客安全。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本地铁站台安全防护门沿站台内铁轨乘客一侧设置,包括隔离护栏、滑动门以及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滑动门为悬挂式,门的上部通过滑轮悬挂在滑轨上;列车的车头和车尾,以及站台列车出站口和进站口分别设置有光电开关,光电开关与驱动装置相连接,其中,进口处光电开关与驱动电机反转线路相连,出口处光电开关与驱动电机正转线路连接;驱动电机的驱动轴通过配有摩擦离合器的减速器与滑动门连接,光电开关与驱动电机之间具有延时继电器。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通过安全防护门将候车乘客与轨道及行驶的列车隔离,避免了意外事故的发生,同时也避免了乘客将废弃物丢入铁道;防护门采用全自动控制装置,使防护门的开、关与列车进出站完全同步,既保护了乘客的安全又不影响乘客方便地上下车;在安全门驱动装置的设计上采用了摩擦离合器,避免夹伤乘客保障了使用安全。
下面结合附图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主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俯视图及与列车的位置关系。
图3为图1的放大的A-A局部剖视图。
如图1、2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全自动安全防护门沿站台内铁轨8乘客一侧设置,设置范围以候车乘客在站台内有可能到铁轨的站台边缘9的区域。安全防护门包括隔离护栏和滑动门,对应列车乘客上下门处安置滑动门,其余部分设置隔离护栏。隔离护栏和滑动门可以分别是栏杆形式,这种结构简单成本低又比较实用。隔离护栏或滑动门也可以采用其他结构形式,如框架和丝网结构。为了更加美观、豪华也可以利用不锈钢框架和有机玻璃封闭式的结构形式的隔离墙或滑动门。
附图中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采用的是栏杆形式的滑动门1和隔离护栏2,滑动门1为悬挂式,门的上部通过滑轮3悬挂在滑轨4上(见图3所示)。
滑动门1的驱动装置由配有驱动电机及摩擦离合器的减速器5构成,驱动装置通过安装在滑动门上沿的齿条11和齿轮6驱动滑动门1的开、关动作。驱动装置的控制电路包括光电开关13、14,延时继电器等构成,由于控制电路为具有常规控制电路,在说明书中只以文字说明附图中省略具体连接图。
光电开关13、14分别设置车头、车尾,以及站台列车出站口和进站口的特定位置。列车7要进站时减速行驶,驶入站台后低速行驶至固定的停车位置前,设置于车头和出站口的光电开关13接通,经延时继电器的延时后接通配有驱动电机和摩擦离合器的减速器5,此时减速器5带动齿轮6旋转,拖动固定在滑动门1上的齿条11,将滑动门打开。延时继电器具有一定的延时时间,确保列车已平稳停靠在站台,并且车门10已经开启后,再接通安全防护门打开。
当列车上下完乘客准备出站时,车门10关闭列车启动,此时安装于车尾和进站口的光电开关14对准接通,于是反向接通配有驱动电机和摩擦离合器的减速器5,齿轮6反向转动拖动齿条11关闭门1。
滑轨上设置有行程开关12,当滑动门1开启到最大位置时,齿条的端部碰到行程开关12,使滑动门的移动停止。反之,滑动门1滑动到完全关闭位置时,齿条的另一端碰到行程开关,是滑动门的移动停止。
减速器于电机之间联结的摩擦离合器,其摩擦力矩的调整必须使门1在关闭行程中,由一个体弱的人力能够阻止门的关闭,而不会造成人员的挤伤。
附图中只表示了一组滑动门,实际设计中应该根据站台的长度,列车车门的数量位置设置滑动门的数量和位置。此外,考虑到列车进站的位置会有一定的误差,因此滑动门的宽度一定要略大于列车车门的宽度,以弥补两个门相对位置的偏差。
以上所述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例,不是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定,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根据说明书所述的技术方案,在不超出本申请权利要求书的范围内可以作出各种改变。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徐学洪,未经徐学洪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00209169.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