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颅内血肿穿刺引流管无效
| 申请号: | 00208754.5 | 申请日: | 2000-04-25 |
| 公开(公告)号: | CN2421995Y | 公开(公告)日: | 2001-03-07 |
| 发明(设计)人: | 吴雪海 | 申请(专利权)人: | 吴雪海 |
| 主分类号: | A61M1/00 | 分类号: | A61M1/00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310009 浙江省杭***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血肿 穿刺 引流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引流管,特别是一种颅内血肿穿刺引流管,它适用于颅内出血引流,亦可用于颅内囊液性病变的治疗,但主要适用于高血压原发性脑出血的穿刺引流。
目前,针对颅内血肿,穿刺引流术正逐渐替代传统的开颅血肿清除术,因为穿刺引流术具有手术简便、创伤小、反应轻等优点。但在现有的穿刺引流术中,使用的是普通的试穿脑针,该脑针有一侧孔,当插入颅内后,其只能确定一大致位置而不能进行引流,所以,还必须将该脑针拿出,再插入引流管,将颅内的血性液引流出来,上述过程需要分别反复多次穿刺,在实际使用中存在以下缺点:1、试穿脑针的侧孔易堵塞且不透明,不能及时发现是否已进入血肿腔,术中定位不理想;2、由于穿刺中无导引针作为引流管和操作器械管道的中介过渡手段,故需多次反复重新定位插入,影响术中定位的准确性,对局部脑组织损伤相对较大,操作也不够简便;3、没有结构合理的引流管能同时用于血肿腔的冲洗及引流,使操作更简单可靠、更无菌。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中所存在的上述不足,而提供一种结构设计合理、使用方便可靠、同时具备冲洗、引流功能的颅内血肿穿刺引流管。
本实用新型所提出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该穿刺引流管包括导针,其结构特点是还设置有引流管,该引流管上设计有冲入管及冲洗管,并在引流管的下端开有孔。
本实用新型还可在引流管、冲入管、冲洗管上安装夹子,以进行适当的控制。
本实用新型还可在引流管上设置塞子,以方便启闭。
本实用新型所说的引流管上的孔可以由一个中心孔及数个侧孔组成,以完成冲洗及引流,并有利于准确地反复术中定位。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及效果:1、结构设计合理、使用方便可靠,同时具有冲洗、引流功能,解决了普通单管引流困难的难题,使引流更容易、通畅;2、一次定位,可反复置入引流管、脑窥镜等进行操作,且术中反复定位准确、损伤小,并发症少;3、适用范围广,操作简便,设备要求低,适用于大、中、小各级医院,不仅适用于脑出血的治疗尤其是急诊危急时的抢救,而且也适用于颅内囊液性病变的治疗。
附图说明如下: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下面本实用新型将结合附图、并通过实施例来进一步详述。
参见图1,本实用新型主要由导针1及引流管2组成,导针1可位于引流管2内,引流管2上设计有冲入管2-1及冲洗管2-2,并在引流管2的下端开有中心孔2-3-1及数个侧孔2-3-2:导针1起辅助穿刺的作用,并可起到中介作用,如在脑窥镜与引流管2操作时起到中介衔接作用,能准确术中定位;引流管2起到引流作用;冲入管2-1可用于持续冲洗,包括颅内局部用药等;冲洗管2-2开放时,穿刺时可以迅速知道是否已进入血肿腔,并可用于反复冲洗血肿腔或适度地操作,如进行负压吸引引流;中心孔2-3-1及侧孔2-3-2用于冲洗及引流,其中中心孔2-3-1还能使导针1通过,从而起到各仪器(主要是脑窥镜)衔接中准确定位的作用。
本实用新型还可以在引流管2、冲入管2-1、冲洗管2-2上安装夹子3,也可在引流管2上设置塞子4,以起到一定的辅助作用。
本实用新型的导针1及引流管2上可附标尺,且管道材料要求透明,以利于定位更精确,并有利于观察。
使用时,利用CT导向,并将本实用新型置入病人血肿腔内,抽及暗红色陈旧性血液后,利用冲入管2-1、冲洗管2-2冲洗后,由引流管2接引流袋,术后可经冲洗管2-2反复注入尿激酶引流;也可进一步观察血肿腔及腔内作治疗,操作时,可先退出引流管2,留导针1,并导入脑窥镜进行观察操作,之后可再经导针1留置引流管2。5为冲入管接口,6为冲洗管接口。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吴雪海,未经吴雪海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00208754.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