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叶片式气液固多相混输泵无效
| 申请号: | 00208330.2 | 申请日: | 2000-04-12 |
| 公开(公告)号: | CN2442003Y | 公开(公告)日: | 2001-08-08 |
| 发明(设计)人: | 曹树良;徐柏良;宋凯人;王国玉;马志成;刘文鹏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兰州化学工业公司 |
| 主分类号: | F04D3/00 | 分类号: | F04D3/00 |
| 代理公司: | 中国石油兰州化学工业公司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马艳萍 |
| 地址: | 730060 甘*** | 国省代码: | 甘肃;6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叶片 式气液固 多相 混输泵 | ||
本实用新型属于混输加压设备,具体涉及一种气、液、固多相混输泵。丙有的多相混输泵,如螺杆泵、容积泵等都仅限于气、液两相混输,而且流量小、效率低,当用于输送含有一定固体颗粒的介质时(如油气田气、液、固多相介质),容易磨损,使泵的性能急剧下降。此外,常规叶片泵均受输送介质中气体含量限制。以离心泵为例,当气体体积含量GVF(Gas Volume Fraction)大于4%时,通常引起水头效率的显著下降,进一步增大含气量,泵将丧失工作能力,进入不能抽送状态。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设计一种新型叶片式混输泵,能够满足气体、液体、固体多相介质的混输。
本实用新型叶片式气、液、固多相混输泵(如图1所示)主要由进口7、压水室3、叶轮6、导叶5、主轴2、机壳4、轴承1和出口8组成,多个叶轮6由主轴2串联在一起,导叶5固定在机壳4上,其中叶轮6、导叶5、机壳4构成单元级9(如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多相混输泵主要对单元级9进行了改进设计,使其能够达到气、液、固多相混输的目的。单元级9中的叶轮6采用轴流螺旋形叶片,叶片包角φ=150°~300°,叶片数为3~7个。如图3、图4所示,叶轮6的轮缘可以是柱面10或锥面16,轮毂可以是锥面11或柱面17,与不同形状的机壳4构成收缩性的轴面流道12、18;导叶5采用轴流式导叶,叶片数为10~20个,导叶5的轮缘可以为柱面13或锥面19,轮毂可以为锥面14或柱面20,轴面通道15、21为扩散性通道。单元级9可根据设计压力的大小沿轴向布置多个。本实用新型叶片式气、液、固多相混输泵,在入口流体均一稳定时,操作性能稳定,当混合介质入口气体含量变化时,其吸入特性会相应改变,使用特性自动调节,功率、扬程、扭矩振动波动很小,可广泛用于石油、化工、海洋开发、航空航天等众多领域。
本实用新型叶片式多相混输泵由于对单元级进行了新颖设计,因而可满足大流量气、液、固多相混输,结构简单,性能稳定。
图1为本实用新型叶片式气、液、固多相混输泵的结构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叶片式气、液、固多相混输泵的单元级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叶片式气、液、固多相混输泵的叶轮轮毂为锥面时的轴面流道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叶片式气、液、固多相混输泵的叶轮轮毂为柱面时的轴面流道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兰州化学工业公司,未经中国石油兰州化学工业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00208330.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