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动力反馈摇杆装置无效
| 申请号: | 00206331.X | 申请日: | 2000-03-16 |
| 公开(公告)号: | CN2410012Y | 公开(公告)日: | 2000-12-13 |
| 发明(设计)人: | 徐巍 | 申请(专利权)人: | 徐巍 |
| 主分类号: | A63F13/06 | 分类号: | A63F13/06 |
| 代理公司: | 中科专利商标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 代理人: | 汤保平,朱黎光 |
| 地址: | 中国*** | 国省代码: | 台湾;7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动力 反馈 摇杆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动力反馈摇杆装置,特别涉及一种摇杆的方向控制更加灵敏、精确并兼具逼真效果及临场感受的动力反馈效用的摇杆装置。
目前随着多媒体视讯的流行与快速发展,以及国外科技的引进,间接带动了国内相关行业及周边设备的繁荣景象,其中,又以电视游戏机为占有极重要的地位,当然,其所搭配使用的诸如摇杆等设备,更是连带地发展起来;相对地,亦促使国内业者积极开发高灵敏度、易于操纵、结构牢靠稳固以及功能众多的实用、新颖摇杆。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要提供一种动力反馈摇杆装置,该装置藉由马达获得适当的动力反馈而令握杆在推动外力作用时,能自动复位。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动力反馈摇杆装置,主要具有一内设基座及电路结构的壳体,并于该基座内贯设有一握杆,壳体表面设有各具不同功能的按钮,握杆上亦设有特定功能键,其特征在于:
该基座为由U形块体及置于该U形块体凹陷处的矩形块体构成,在U形块体底面及矩形块体中央设有相对且呈十字交叉状的孔槽供握杆设置,又在U形块体的一长臂外侧及矩形块体一侧分别固设有连杆,而相对于该连杆的U形块体另一长臂及矩形块体另一侧面则分别固设有可变电阻;在连杆外侧又设有固定板结合于壳体内侧面,该固定板中央设有弧形槽,其两侧设有固定柱,该连杆另一螺合端是穿过弧形槽而与一扇形摆片的展开面以螺帽锁固,该扇形摆片另一收束面上的圆孔则套合固定柱并以C形环固定,又该扇形摆片的展开端周边为形成锯齿而啮合另一套固于固定柱上分具不同直径齿盘的小径齿;在可变电阻外侧另设有马达,其动力输出轴是穿过固定板并套设有齿轮,该齿轮啮合于齿盘的大径齿。
本实用新型主要具有一由U形块体及矩形块体组构而成的基座,其各具有呈交叉的孔槽供握杆的贯设,且分别固设有由连杆、可变电阻、扇形摆片、固定片、齿盘及马达所构成的横向及纵向位移动作装置,藉此提供握杆在失去外力作用时的动力反馈效果,达到自动复位的目的。
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组装容易、坚固耐用、牢靠稳固,摇杆的方向控制更加灵敏、精确,并因动力反馈而具临场感与逼真效果,同时具有降低成本、减少空间占用等多重效益。
以下结合附图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和实施例。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外观立体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握杆结合基座的结构组合图;
图3是图2的结构分解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基座的局部结构分解图;
图5是图4的平面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的握杆与基座的平面结构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的整体动作示意图一;
图8是本实用新型的整体动作示意图二;
图9是本实用新型的局部动作示意图一;
图10是本实用新型的局部动作示意图二。
如图1、2、3所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摇杆装置1,是具有一内设基座12及电路结构的壳体10,并于该基座12内设有一握杆11,在壳体10表面适位设有各具不同功能的按钮101,而握杆11上亦设有特定功能键111,由于此部分均非关本实用新型的重点所在,兹不再多做赘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徐巍,未经徐巍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00206331.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