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改进的快速高压灭菌锅门无效
申请号: | 00205899.5 | 申请日: | 2000-02-29 |
公开(公告)号: | CN2415762Y | 公开(公告)日: | 2001-01-24 |
发明(设计)人: | 梁添丁;梁添寿 | 申请(专利权)人: | 梁添丁;梁添寿 |
主分类号: | A61L2/00 | 分类号: | A61L2/00 |
代理公司: | 北京三友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 代理人: | 韩飘扬 |
地址: | 台湾省*** | 国省代码: | 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改进 快速 高压 灭菌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高压灭菌设备,特别是一种快速高压灭菌锅的锅门结构。
传统使用的高压蒸汽灭菌锅,其锅门一侧与锅体枢联,并以该枢联部为中心转动锅门,达到启闭锅体开口部的目的。如台湾专利公报第112351号所公开的结构,是在锅门门体中央设置大型圆形转动手柄,旋转该转动手柄可驱动数根呈辐射状排列的门闩插入设置在锅体开口部周边的闩孔中而密封锅体的开口部,以承受锅体内高压蒸汽的压力,达到安全密闭锅体开口部的作用。上述结构的锅门门体,十分笨重,启闭采用人力操作,不仅费时且费工费力。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设计一种改进的快速高压灭菌锅门,解决传统高压灭菌锅锅门门体的使用缺点,人力操作省力且节约操作工时。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改进的快速高压灭菌锅门,包括设置在锅体开口端处的门体和门体的手动操作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有轨道,所述的轨道是具有相对滑槽的两条滑轨,两条滑轨设置在所述锅体开口端两侧,所述的门体卡合于两条滑轨的两相对滑槽中;所述的手动操作装置包括有第一滑轮轴座、第二滑轮轴座、第一配重块、第二配重块、第一钢缆和第二钢缆,第一、第二滑轮轴座分别由转动轴、固定在转动轴上的两滑轮和枢接在转动轴两端的固定轴座组成;所述的第一、第二钢缆分别绕过第一滑轮轴座与第二滑轮轴座上的各一个滑轮,第一、第二钢缆一端连接所述的门体,第一、第二钢缆另一端分别连接所述的第一、第二配重块。
还包括有电动操作装置,包括有正反转马达、与正反转马达联结的电磁离合器、皮带、皮带轮、第一触控开关、第二触控开关和触片;所述的皮带轮固定在所述的一转动轴上,所述的皮带联结在皮带轮与正反转马达间,所述的第一触控开关与第二触控开关间隔设置并位于一钢缆侧,所述的触片固定在该钢缆上并可随该钢缆移动分别触碰第一触控开关与第二触控开关。
所述的电动操作装置还包括有脚踏开关,连接在所述正反转马达的电源电路中。
所述第一配重块与第二配重块的重量总和与所述门体的重量相等。
所述的门体上还设置有把手。
本实用新型改进的快速高压灭菌锅门,将密闭锅体开口部的门体改成沿滑轨内滑槽上下活动启闭锅体开口部,并用配重结构平衡门体重量。手动操作装置中可用滑轮改变第一、第二配重块及门体自身重力的施力方向,当第一、第二配重块与门体自身重力成平衡状态,推动门体沿滑轨内滑槽上下移位时,推动门体上把手所施的力量只是克服第一、第二钢缆与滑轮间的摩擦力,因而操作省力。所设置的电动操作装置还可使门体在沿滑轨内滑槽移动、启闭锅体开口部时,可由马达的正、反转驱动,因而节省人力且操作省时。
下面结合实施例及附图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
图1是本实用新型快速高压灭菌锅的组合结构外观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快速高压灭菌锅的内部组合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快速高压灭菌锅门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4、图5是图2中锅体开口端环形嵌槽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参见图1至图3,本实用新型的快速高压灭菌锅1的锅体2成卧式设置,锅体2的开口端3两侧有两对称的滑轨4,两滑轨4构成轨道,轨道中的滑槽5用于引导并卡合门体6,即门体6可在滑槽5中向上或向下位移,对锅体2的开口端3产生启、闭作用。对门体6的驱动以启、闭锅体2的开口端3,是通过手动或电动操作装置7、8进行的。
手动操作装置7包括第一滑轮轴座9、第二滑轮轴座10、第一钢缆16、第二钢缆17、第一配重块11和第二配重块12(见图3)。第一、第二滑轮轴座9、10分别由两轴座13、一转动轴14及两滑轮15结合构成,两轴座13分别结合于锅体2上方的前、后端位置处,用于改变第一、第二配重块11、12及门体6自身重力的施力方向。转动轴14枢连并支撑在两轴座13间,两滑轮15则固定在转动轴14上,第一、第二钢缆16、17分别绕过前、后两滑轮15,并于两端分别联结门体6及配重块11、12,以改变门体6或配重块11、12的重力方向。第一、第二配重块11、12的重量总和与门体6相等,第一、第二钢缆16、17分别绕过第二、第一滑轮轴座10、9的转动轴14上的各一个滑轮15,使第一、第二配重块11、12的重量总和与卡合在滑轨4滑槽5中适当位置处的门体6达到重力平衡状态。人手握持门体6的把手18,可推动门体6沿滑槽5启闭锅体2的开口端3,所施力量仅需克服第一、第二钢缆17与滑轮15间的摩擦力,因而十分省力。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梁添丁;梁添寿,未经梁添丁;梁添寿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00205899.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