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大截面预应力混凝土涵管无效
| 申请号: | 00205783.2 | 申请日: | 2000-02-22 |
| 公开(公告)号: | CN2407206Y | 公开(公告)日: | 2000-11-22 |
| 发明(设计)人: | 冯大斌;王志乐;陈中 | 申请(专利权)人: | 冯大斌;王志乐;陈中 |
| 主分类号: | F16L9/08 | 分类号: | F16L9/08 |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徐宁 |
| 地址: | 100013***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截面 预应力 混凝土 涵管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具有无粘结预应力筋的混凝土管道或箱涵。
现有的管道或箱涵(方形或内圈呈方形或内圈底部为平面顶部为圆弧的管道)按照其使用的材料和制作工艺分为钢管、混凝土管和预应力管三种,而预应力管又分为自应力管和外加应力管。现有的管道作为大截面输水管使用或制作大型箱涵(例如地铁隧道)存在以下问题:1、钢管:由于使用钢管与使用混凝土管相比,价格十分昂贵,因此,一般仅用于风洞、离子对撞机、石油或燃气输送管道,基本上不在输水管和涵洞制作中使用。2、现浇混凝土管:由于混凝土现场浇注周期很长,像地铁隧道这样的大型涵洞往往是采用场外分瓣制作,现场拼装、封缝,再在现场浇注内衬。因此,其不但比整管安装方法的现场工作量大,费工费料,而且接缝处的严密性不能得到很好的保障。3、预应力管中的自应力管:其是依靠在钢丝网和钢筋中自应力水泥的向外膨胀而产生预应力,由于自应力水泥的膨胀量很小,因此需用大量的钢材,制作工艺也十分烦琐,且必须逐根进行足尺管道试验,从而,很难在重大工程中应用。4、外加预应力管:目前主要是按美国和我国的现行规范设计、内径在三米以下的钢管缠丝预应力混凝土管(如图5所示),它是在用大型焊管机焊接的薄壁钢管21内外浇注混凝土22,再在混凝土外用大型绕丝机缠绕带有一定拉力的普通预应力钢丝23,使钢管和混凝土全部受到预加压应力的作用后,再浇注一外层混凝土保护层24。其主要存在的问题是:①制作时设备庞大昂贵、一次性投资相当大。②一般强度的预应力筋等径布置,低压应力缠丝,且使预应力筋内的钢管连同混凝土一起均匀受压,成倍地消耗了贵重的预应力筋。③由于内层钢筋混凝土受压产生收缩余变时,后浇注的外壁混凝土不能与其一起收缩,从而造成外壁混凝土与内层混凝土之间出现环形裂缝;在载荷作用下,两侧受拉区将出现轴向裂缝,这些裂缝渗水后,会腐蚀预应力筋,严重时会造成爆管。④管子的承口无法施加预应力,从而形成抗腐蚀的薄弱环节。
针对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制造设备简单、工艺简便易行,成本较低,长期使用安全可靠的大截面预应力混凝土涵管。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以下设计:一种大截面预应力混凝土涵管,它包括由钢筋骨架和混凝土组成的涵管本体,其特征在于:在所述钢筋骨架上纵向分段设置有无粘结预应力筋,所述预应力筋在所述涵管本体径向截面呈近似椭圆形,所述椭圆形的长轴位于所述涵管本体的中心水平轴线上,所述椭圆形的短轴位于所述涵管本体的中心垂直轴线上,每一所述预应力筋的端头,轮流封固在所述涵管本体的两对称近壁点。
所述涵管本体的两对称近壁点靠近所述涵管外壁的左右两侧。
所述涵管本体的两对称近壁点靠近所述涵管内壁的上下两侧。
所述涵管本体承口处的所述预应力筋的端头,封固在所述承口内侧的所述涵管本体上。
所述预应力筋沿所述涵管本体的纵向分段平面设置。
所述预应力筋沿所述涵管本体的纵向分段呈左、右螺旋状往复设置。
所述预应力筋沿所述涵管本体的纵向分段呈平面及左、右螺旋状交错设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冯大斌;王志乐;陈中,未经冯大斌;王志乐;陈中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00205783.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自行车曲柄省力机构
- 下一篇:风量调节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