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潜水式叶轮增氧泵无效
申请号: | 00205333.0 | 申请日: | 2000-03-14 |
公开(公告)号: | CN2418279Y | 公开(公告)日: | 2001-02-07 |
发明(设计)人: | 魏文云;胡文君;刘秀珍 | 申请(专利权)人: | 经纬机械(集团)通用机械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04D13/08 | 分类号: | F04D13/08;A01K63/04 |
代理公司: | 山西省专利服务中心 | 代理人: | 田兰凤 |
地址: | 030601 *** | 国省代码: | 山西;1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潜水 叶轮 增氧泵 | ||
本实用新型属于泵类,具体涉及一种潜水式叶轮增氧泵。
目前各类水体养殖广泛使用增氧设备,如水车式、叶轮式、射流式增氧泵,通过对水体表面的搅动,增加水与空气的接触面积和时间,达到水体增氧的目的。现在使用的这类装置一般体积较大,能耗高,效率低,水体增氧范围小,水质净化及水下增氧效果欠佳。
本实用新型针对以上不足提供一种体积小,水体流动范围大,增氧效果好的潜水式叶轮增氧泵。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解决方案是:该增氧泵由潜水电机和轴流泵组成,轴流泵的泵轴为一空心轴,空心轴由一轴承副支承在泵体中心,空心轴一端通过万向联轴节与潜水电机轴连接,另一端为敞口,靠近敞口处装有旋转叶轮;位于轴承副内侧的空心轴上设有进气孔,泵壳上设有吸气管口,吸气管口上装有吸气管,吸气管经泵体内腔、空心轴进气孔与空心轴外端敞口相贯通。
工作时,吸气管伸出水面,叶轮在水下高速旋转,使叶轮前端区域形成高真空涡旋区,外界新鲜空气通过吸气管-泵体内腔-空心泵轴与涡旋真空区相通并形成负压。高真空度有利于吸入大量新鲜空气,高速涡旋有利于水与空气混溶,叶轮推动水体在局部高速流动,又增加了水与空气混溶的时间和距离,水的大范围流动,一方面将水底沼气、微生物所产生的废气溢出,达到净化水质的目的,另一方面增加了水与大气的表面接触,更增强了增氧效果。在有光合作用的情况下,由于水体的流动,极大地增加了中下层水体的溶氧。而且水体的定向流动,有利于水体交换,不同区域形成不同的水流速度(0.1-1米/秒)更适合鱼类的生活习性。
下面结合附图进一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安装示意图。
其中:1、螺杆 2、螺母 3、万向联轴节 4、吸气管口 5、泵轴6、泵壳 7、密封装置 8、硬橡胶套 9、陶瓷轴承 10、尼龙套 11、旋转叶轮 12、潜水电机 13、潜水电机轴 14、进气孔 15、轴流泵16、浮力架 17、吸气管
如图1所示,潜水式叶轮增氧泵由潜水电机12和轴流泵15两部分组成,轴流泵的泵轴5为空心轴,通过一轴承副支承在泵体中心,该轴承副由硬橡胶套8和陶瓷轴承9组成,硬橡胶套8粘结在空心轴上,陶瓷轴承9粘结在与泵壳6固定连接的尼龙套10上。在支承轴流泵的轴承副内侧设有密封装置7,以使泵体内腔密封,水流不会进入腔体。泵壳由螺杆1和螺母2与潜水电机12连接。
空心轴的一端通过万向联轴节3与潜水电机轴13连接;空心轴的另一端为敞口,靠近敞口处装有旋转叶轮11。位于轴承内侧的泵壳上设有吸气管口4,吸气管口上装有吸气管17,位于轴承内侧的空心泵轴上设有进气孔14,进气孔与泵体内腔相通。
如图2所示,安装时吸气管17伸出水面与大气相通。泵体由浮力架16悬挂于水下,与水面成10~12°安装。由潜水电机带动叶轮高速旋转,在叶轮的推动力和离心力双重作用下,水被高速抛出,由于局部速度极高,形成涡旋,特别是在空心泵轴前端形成很高的真空度,把空气吸入真空处与水混溶。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特点:
1、该增氧泵同时具有搅水、爆气、水体交换的功能,在增加直接溶氧、增加水体与大气表面接触溶氧和充分利用光合作用溶氧三个方面,作用机理独特,效果显著。
2、涡旋处水的局部高速流动,有利于有害气体的逸出。
3、水体的定向流动,有利于水体的交换,使整个水体中的溶解氧、温度等理化因子,在垂直和水平两个方向趋于平衡。这一优点为一般作用半径有限的其他类型增氧机所不及。
4、由于吸气管可直通室外,特别有利于冬季大棚鱼池的增氧,而叶轮式、水车式、喷水式设备则无法实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经纬机械(集团)通用机械有限公司,未经经纬机械(集团)通用机械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00205333.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