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直连结构铅酸蓄电池无效
| 申请号: | 00205212.1 | 申请日: | 2000-03-07 |
| 公开(公告)号: | CN2409617Y | 公开(公告)日: | 2000-12-06 |
| 发明(设计)人: | 吴畏;于长忠;赵巍;王克俭;王九成;刘长祥 | 申请(专利权)人: | 信息产业部电子第十八研究所 |
| 主分类号: | H01M10/06 | 分类号: | H01M10/06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300381***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结构 蓄电池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直连结构铅酸蓄电池,具有新型单体间连接结构。它属于化学电源技术领域。
目前,铅酸电池单体间的连接结构采用穿壁焊或桥焊结构。这两种结构由于需要偏极柱,因此使焊接工艺复杂。具有这两种结构的铅酸电池的内阻较大,致使电池在放电状态下,特别是在高倍率放电状态下内部压降过大,影响电池功率的输出。此外,上述两种结构的铅酸电池比能量较低,耐震动性能较差。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的缺点,提供一种工艺简单,低欧姆内阻,高耐震动性能,高比能量的铅酸蓄电池。
本实用新型的直连结构铅酸蓄电池含有电池槽1、电池盖2、极组3、汇流排5、端极柱6。所述极组3由正极7、负极8、以及分隔正负极板的隔板9组成。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的描述。
图1是电池焊接后透视示意图。
图2是电池封胶后的正面剖视图。
在图1中,极群由正负极板以及置于它们之间的隔板组成。极群中正极的极耳10在极群的一端,负极的极耳在极群的另一端,相邻的单体电池的极群的继续排列相反,且由汇流排5串联成为一个电池组。电池两端的两个极群分别引出一个端极柱,极性相反,电池封胶后,端极柱与铸在电池盖上的铅套11烧焊成为一个整体,以实现电池端极柱的密封。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有如下积极效果:
1.除两个端极柱需单独焊接以外,串联其它单体电池的汇流排壳一次焊接成
型,提高了生产效率。
2.省去了偏极柱,减小了欧姆内阻,提高了电池高倍率放电性能,提高了电
池的重量比能量。
3.封胶固化后,整个汇流排完全被环氧树脂12包围,使得电池极组、电池槽、
电池盖粘合成一个整体,极大地提高了电池的耐震动性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信息产业部电子第十八研究所,未经信息产业部电子第十八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00205212.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