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防止模具变形的装置无效
| 申请号: | 00205170.2 | 申请日: | 2000-02-16 |
| 公开(公告)号: | CN2407918Y | 公开(公告)日: | 2000-11-29 |
| 发明(设计)人: | 施宪宗 | 申请(专利权)人: | 叶德顺 |
| 主分类号: | B29C45/26 | 分类号: | B29C45/26 |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胡福恒 |
| 地址: | 中国*** | 国省代码: | 台湾;7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防止 模具 变形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防止模具变形的装置,特别是指设置在射出成型机公模组上用来防止高压锁模变形的机构。
已有的的射出成型机(如图1所示)于使用上,由上而下,依序设置有母模组2的上固定板21、脱料板22、母模板23、活动板24与公模组1的公模板19、承板18、间隔板12、下固定板11,其中活动板24与脱料板22为提供推开注料头(见图12),未必是被设置在每一种射出机中;间隔板12也是提供顶针板组121产生动作而设置,仅能用于顶针式脱模类的模具使用,所以,只要有上固定板与母模板,公模板与承板、下固定板与一脱模机构所组成,一般使用上因为凹凸设置的定义关系,使得母模组较厚,公模组较薄,在实际运作中必然如此,由于母模组之上固定板固定于射出机的具有射出头的固定盘20而不移动,仅公模组之下固定板固定于射出机的可动盘10,配合射出机的一推动装置26的连杆机构而移动,推动装置26受到固定在一固定板27上的动力装置带动,该动力装置由一液压缸28推动带著连杆机构的可动盘10与下固定板等的公模组1结构移动至与母模组2的射出装置相接,即由图2移动至图3的状态让公模板母模板相接,当两模相接时,公模板与承板会承受到来自母模组的母模压力,产生反压至公模组上,会发生让公模组之下固定板12弯曲的状态,而此锁模的力量更会使下固定板外的可动盘产生结构上的弯曲变化。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防止模具变形的装置,其应用在射出成型机上使用,让两模间锁模接合时会产生的反向压力不会导致公模组的弯曲,运用至少一对承力块隐置于承板与下固定板上,运用弧面的对接滑动功用,平衡来自合模所产生的应力与变形量,使部份变形量转移至可动盘,减低高压锁模的冲击变形量,便可减少公模组相关元件的变形。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以下设计方案:一种防止模具变形的装置,有母模组、公模组,其特征在于:于射出成型机的公模组间设有至少一承力槽,在承力槽中置入一对承力块,该对承力块的接触面间是以一弧状面相对区分形成。该对承力块承受来自母模组射出与锁模时的作用力,形成力量的转移与缓冲,降低整个公模组的弯曲。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图1为已有的平面图
图2为已有的的实施于射出机末动作前的正视图
图3为已有的的实施于射出机已动作后的正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承力槽处剖面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承力槽处另一实施剖面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承力槽处第一实施剖面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的承力槽处第二实施剖面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的承力槽处第三实施剖面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的承力槽设置处第一实施上视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的承力槽设置处第二实施上视图
图11为用新型的承力槽设置处第三实施上视图
图12为实用新型的整体实施示意图
图13为实用新型的另一整体实施示意图
图14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于射出机未动作前的正视图
图15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于射出机已动作后正视图
图参见4至图15所示:一种防止模具变形的装置,是于下模组1的承板18与下固定板11的接触面间先凹入设有至少一承力槽13,在承力槽13中置入一对承力块14、15,该对承力块14、15的接触面16、17间是以一弧状面相对区分形成,以该对承力块14、15承受来自母模组2的作用力,使于一定范围内形成力量分卸,降低整个公模组1的弯曲。母模组2能含有一上固定板21、一脱料板22、一母模板23,请参阅图13所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叶德顺,未经叶德顺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00205170.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