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充电电池的提取构件无效
申请号: | 00205015.3 | 申请日: | 2000-03-10 |
公开(公告)号: | CN2417568Y | 公开(公告)日: | 2001-01-31 |
发明(设计)人: | 卢坤杉 | 申请(专利权)人: | 启发塑胶厂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M2/10 | 分类号: | H01M2/10 |
代理公司: | 永新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程伟 |
地址: | 中国*** | 国省代码: | 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充电电池 提取 构件 | ||
本实用新型是一种充电电池的提取构件,属于汽车辅件领域。
由于充电电池有一定重量,且传统外形均为方形体,除了卡车使用的重型电池设有凸出的把手外,一般小型车的电池,并无把手设计,致使换装或维修时,难以卸装,有的人直接在电池盖上凸设有可活动扳起的把手,以利提起,但该凸起部份,除了影响美观外,可能在装配时,亦影响到组装操作。目前有一种配附有二对称把手的蓄电池盖,把手铰接于蓄电池电池盖上,平时可平叠于该蓄电池盖上,用时则可经扳转提起而作为提携蓄电池使用,使蓄电池可藉由把手的提起而做搬移运动。
但即使于蓄电池盖两侧外缘设有可供把手嵌置的缺口,平时可将把手嵌置于蓄电池盖外侧角端,由于把手外侧并无任何挡护措施,导致把手容易发生被周围物体误触或人员误扳而旋起,甚至受外力打击该角边而受到破坏。
此外,由于蓄电池为长方形体,因而把手亦配合蓄电池的形体做成П型,使造形具有整体性,这样把手也才能够整体包合于蓄电池盖外角端侧;通常把手皆是采用塑胶材料射出成型大量制成,因此抗力强度不可能很高,又因把手在承载蓄电池重量而提起受力时,在转角垂直处有应力集中,使得该角接处容易产生断裂或弯曲的现象,为此,若要克服这项问题,则势必要强化把手转角处的结构,而运用强度更佳的材料,或是在转角处增设一补强件,致使把手制造成本提高。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成本低廉且结构强度及抗拉力更佳的充电电池的提取构件,即把手构造。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新型的技术方案是:把手构造有别于传统的,主要在于把手转角设有两个转折处,使得转折处形成有一斜杆;此斜杆可当把手提起电池而呈负荷状态时,改变内应力分布,使把手的承重能力提高,并在电池盖设有供该把手收纳之嵌槽,让电池盖的外侧缘形成有一道挡护把手的外槽堤部,避免周围物品误触或人员误扳的事情发生。
本新型的铰接把手之轴柱与把手自由端相对应处设有轴孔,彼此间设有相互卡制的嵌唇与嵌沟,能有效达到活固该把手。
有关本新型之详细技术内容及实施例,配合附图说明如下。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局部动作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把手扳组合立体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使用例图。图号说明:
10是电池盖,11是轴柱,111是嵌沟,12是嵌槽,13是外槽堤部,14是内堤面,20是把手,21是轴孔,211是嵌唇,22是直杆,23是横杆,24是斜杆,25是扳唇,30是电池。
如图1、2、3所示,本新型是一种充电电池的提取构件,包括有电池盖10以及跨置铰接于电池盖10的两把手20,其中电池盖10两侧与把手20相应处设有可彼此铰接之轴柱11及轴孔21,使把手20可藉由轴孔21铰接于轴柱11上,而相对于电池盖10做旋转运动。如图3所示,前述的把手20包括二个分别设有轴孔21而铰接于轴柱11的直杆22、及横跨于电池盖10并与直杆22接连的横杆23,其中直杆22与横杆23接连处具有两个转折处,使二转折处之间形成有一斜杆24;直杆22的外侧缘向外延伸出有一扳唇25。此扳唇25是供扳起把手时,藉该横向扳唇25的存在,而利于手指可从侧向挑起原本嵌合于电池盖10上的把手。(如图2所示)。
电池盖10是一个可以结合电池30本体的盖体(如图4所示),其上设有用以供把手20收纳的嵌槽12,且具有一道挡护把手20之外侧边的外槽堤部13;如此,把手20可以在不使用的情形下嵌合于嵌槽12内,同时,由于外槽堤部13的挡护,可避免周围物品打击到把手、或人员误扳的事情发生。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启发塑胶厂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启发塑胶厂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00205015.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电连接器
- 下一篇:具有多数个SIM卡转换功能的手持电话电池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