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体外碎石机震波产生装置无效
申请号: | 00204846.9 | 申请日: | 2000-02-03 |
公开(公告)号: | CN2422941Y | 公开(公告)日: | 2001-03-14 |
发明(设计)人: | 王绮;朱建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电工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A61B17/225 | 分类号: | A61B17/225 |
代理公司: | 北京三友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 代理人: | 刘芳 |
地址: | 10008***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体外 碎石机 震波 产生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体外碎石机推力产生装置。
目前,在治疗人体结石时,除使用手术以外,通常使用体外碎石机进行治疗。体外碎石机由内部的震波产生装置和包覆该装置外部的液体构成。这种推力产生装置一般是利用瞬间产生的电磁场,将电磁力通过能量转换装置、聚焦能量到人体的病灶部位,达到碎石治疗目的。这类装置结构可如中国专利ZL92242315.6“电磁式体外冲击波发生装置”,其能量转换装置利用透镜传导,一般利用线圈产生电磁场,线圈与传导透镜之间为流动液体,流动液体受到电磁场的作用产生冲击波,向上扩展,经过双面凹透镜的能量聚焦,在至装置外的焦点,该焦点即为病灶部位。现有的这些产品结构复杂,体积较大,而且由于传导距离远,因此能量损失较大,效果不理想。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之不足而提供一种体外碎石机震波产生装置,其能量损失较小,冲击波产生效率高,并且使用寿命较长。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体外碎石机震波产生装置,它包括电磁线圈盘、电磁感应装置、液体以及聚焦体;电磁感应装置设在电磁线圈盘的上面;所述的电磁感应装置为平板金属膜的电磁盘,电磁盘上面为为密封的液体,液体上方设有聚焦体,聚焦体为可产生形变带有凹或凸面的弹性体。
所述的平板金属膜底面中央贴设有真空吸附管口,真空吸附管连接真空吸附装置的出口。
所述的聚焦装置为一面平、一面凹的弹性体,平面贴设在液体上,凹面向上。
所述的聚焦装置为一面平、一面凸的弹性体,平面贴设在液体上,凸面向上。
所述的聚焦装置为双面或凸双面凹的弹性体。
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合理,制造容易,能量损失小,能够有效地完成能量转换,使用方便,并且由于真空吸附装置的设置,可有效地克服电磁盘形变,延长使用寿命。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案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参见图1,本实用新型为一种体外碎石机震波产生装置,该装置的外部为水袋5。该震波产生装置包括电磁线圈1、平板铁磁膜2、绝缘液体3、一面平一面凹的弹性体3组成(弹性体3也可为一面平一面凸、也可为双面凹或双面凸的结构)。绝缘液体3密封地设置在平板金属膜电磁盘2、一面平一面凹的弹性体3以及外部壳体6之间。弹性体4的平面部分41贴设在绝缘液体3,弹性体4的凹面部分42伸出壳体,伸入水袋5液体中,弹性体4的边沿固接在壳体6内。当电磁线圈1瞬间通电,产生磁场,电磁盘2受磁场的作用迅速向上推挤,绝缘液体3受到电磁盘2的挤压,将顶推弹性体4,弹性体4发生形变位移,从而将电磁能转换转换为动能。弹性体4在发生形变位移时,将受到的压力聚焦,推动水袋中的液体,进行碎石治疗,病灶部位为弹性体4聚焦焦点处。
另外,因为电磁盘2为一金属膜,在每次受到电磁场的作用,都将向上拱起,推动液体,因此该电磁盘2容易产生永久的形变,一旦电磁盘2发生永久形变,则必须更换新的电磁盘2,否则无法产生冲击能量,即整个装置将无法正常工作。为减小电磁盘2的形变,从本实用新型底部穿设一真空管7,真空管口贴设在电磁盘2的下表面。由于真空吸附力以及液体3的作用,电磁盘2应总受到向下的拉力,而帖附着在电磁线圈1上方,只有在受到电磁场作用的瞬间向上突起。这样克服了电磁盘2的形变,保证电磁盘2能够多次使用,延长了电磁盘2使用寿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电工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电工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00204846.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