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自行车座垫避震器无效
申请号: | 00204017.4 | 申请日: | 2000-03-22 |
公开(公告)号: | CN2430340Y | 公开(公告)日: | 2001-05-16 |
发明(设计)人: | 王友仁 | 申请(专利权)人: | 福隆尖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2J1/06 | 分类号: | B62J1/06 |
代理公司: | 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专利商标事务所 | 代理人: | 王巨潮 |
地址: | 台湾省台南县*** | 国省代码: | 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自行车 座垫 避震器 | ||
本实用新型是涉及一种自行车座垫避震器,特别是指一种固接于自行车座垫与骨架间,其内部以一气室及一油室作为吸收震动的座垫避震器。
自行车在座垫与骨架间通常设有一避震器,其内部一般装设一弹簧,以吸收来自行驶于不平路面的震动,本实用新型就是针对此种内部装设一弹簧的避震器作改良。
如图1所示,是一种以往避震器固接于自行车上的剖视图,以往避震器1固接于自行车的一座垫2与一骨架3间,其包含一外管11、一作动杆12、一弹簧13及一接头14;其中,
该外管11套设于自行车的骨架3内,其具有一轴向的容室111,该容室111底端螺接一底盖112。
该作动杆12装设于上述容室111内,并穿过外管11向座垫2方向突伸。
该弹簧13装设于作动杆12与底盖112之间。
该接头14固接于作动杆12上端并与座垫2相固接。
当自行车行经不平路面时,自行车骨架3虽会带动外管11上、下运动,但由于供使用者乘坐的座垫2底端装设该作动杆12,而且作动杆12底端与外管11的底部间装设该弹簧13,因此,借该弹簧13的吸震,可使自行车在行驶上更为舒适;以往避震器1利用弹簧13来吸震虽可达到预期的效果,但是一般来说,上述弹簧13刚性强,其受力时的变形量过小常常无法达到预期的要求,使得座垫2在弹簧13无法有效吸收大部份震动作用下,仍然会随着自行车大幅震动,造成避震效果的不理想,此为以往避震器在设计上尚有待改善的课题。
因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在于提供一种避震效果优于采用弹簧来吸收震动的自行车座垫避震器。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自行车座垫避震器,该座垫避震器组装于自行车的一座垫与一骨架间,其包括一固定在自行车骨架上的外管,其内有一轴向的容室,于外管的容室内组装有一缓冲棒,于容室顶端组装一卡抵在外管顶端的衬套,在外管顶端螺接一抵压衬套上方的螺帽,该座垫避震器更设有一作动机构,其包含一穿设于衬套上并可轴向位移的作动杆,上述作动杆底端位于外管的容室内,其上以一螺栓螺接一下滑垫,上述作动杆顶端螺接一与自行车座垫相连接的套盖;
其特点是:该缓冲棒具有一气室及一油室,并设一隔离阀区隔离该气室与油室,上述油室内装设一活塞杆,此活塞杆一端向座垫方向突伸,另一端固接一活塞,在活塞上开设有一贯穿活塞的通孔,上述活塞杆顶端可与作动机构的螺栓相抵接。
由于采用上述结构,当自行车行驶中遇到震动,此震动传递到避震器时会使缓冲棒内气室与油室体积发生变化,借此提供较佳的避震效果,使自行车在行驶时更为舒适。
下面通过最佳实施例及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自行车座垫避震器进行详细说明,附图中:
图1是一种以往避震器固设于自行车上的剖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较佳实施例固设于自行车上的剖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一较佳实施例的缓冲棒剖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一较佳实施例未受压的正常状态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一较佳实施例受压后的状态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一较佳实施例与以往避震器的“荷重-变形量”测试比较图。
如图2、3所示,本实施例的自行车座垫避震器4组装于自行车的一座垫5及一骨架6间,其包含一外管41、一缓冲棒42、一衬套43、一作动机构44、一螺帽45、一套盖46及一防尘套47。
该外管41,装设于滑架6内,其内部形成一轴向容室410,该容室410底端具有一螺纹段411,于螺纹段411上螺接一可上下轴向位移的微调螺栓412。
该缓冲棒42,轴向组装于外管41的容室410内,其具有一中空管421,该中空管421底端固接一底盖422,其内部组装一可在中空管421内部升降的隔离阀423,以该隔离阀423作分界,在中空管421内形成一装满液压油并位于上方的油室424,以及一充满氮气、具有预定气压并位于下方的气室425;又位于油室424上方装设一顶端突伸出中空管421外的活塞杆426,于活塞杆426上套设一油封组427及一封套428,上述油封组427及封套428并被嵌包在中空管421内部顶端,在活塞杆426底端螺接一活塞429,于活塞429上设一轴向的通孔420。
该衬套43,装设在外管41顶端的内部,并抵靠在外管41顶端端面上。
该作动机构44,其具有一贯穿衬套43的作动杆441,于作动杆441底端利用一螺栓442螺接一下滑垫443,该螺栓442并抵靠于缓冲棒42的活塞杆426的顶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福隆尖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福隆尖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00204017.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