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适用于单线以上的煞车线固定器无效
申请号: | 00203951.6 | 申请日: | 2000-02-24 |
公开(公告)号: | CN2408037Y | 公开(公告)日: | 2000-11-29 |
发明(设计)人: | 蔡赐芳 | 申请(专利权)人: | 陈泽民 |
主分类号: | B62L3/00 | 分类号: | B62L3/00 |
代理公司: | 厦门市新华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方惠春 |
地址: | 台湾省彰化县*** | 国省代码: | 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适用于 单线 以上 煞车 固定器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适用于单线以上的煞车线固定器。
一般坊间自行车所使用的煞车线固定器,请配合图1-2所示,其结构主要是由定位架11、锁掣螺栓12及螺帽13组构而成;其中,定位架11为轮廓呈角状的片体,底端冲设出一弯钩部111,顶端适位则冲设有方形孔112;而锁掣螺栓12则将栓身分成定位体121与螺丝纹段122两部分,且定位体121上又有上下贯穿的定位孔123;并借助煞车线S穿过定位孔123后,将螺栓的定位体121嵌入定位架11的方形孔112,利用螺纹段122锁合螺帽13,直到煞车线S被夹掣锁紧后即完成组装定位(组合详如图2所示),此时定位架11的弯钩部111即可用于勾持煞车器的拉引煞车线。经实际的使用后发现有下列的多项缺失,例如:
煞车线S组接受限:主要是因为其结构的煞车线S必须由定位孔123穿过,才可利用迫锁形成的夹掣性完成组接定位,所以会因定位孔123的设立方式,造成煞车线S的组接定位受限,只能提供单线的利用。
组装操作不便:由于定位体121必须与方形孔112对正后,才可实施嵌合定位,又加上煞车线S穿越定位孔123不易且费时,所以会有组装操作不便的困扰。
成本偏高:元件的成型复杂,组装不便,形成的人力与工时的浪费,也是累积成本的主要因素。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适用于单线以上的煞车线固定器,以完成单线以上煞车线的定位,且具有结构成型经济、使用便利及可解决特殊车型煞车线延接问题的效益。
本实用新型的次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适用于单线以上的煞车线固定器,以达到使用省时、省力及增进螺锁定位牢固性的实用功效。
为达成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主要是由可通过底部弯钩拉引煞车器产生动作的定位架、垫片及迫锁螺栓、螺栓所组构而成;该定位架在端面中央位冲设出一圆孔,且在圆孔的两侧设有单线以上的煞车线;迫锁螺栓依序贯穿垫片中孔与定位架圆孔,并配合螺帽锁接直至垫片迫压在煞车线上,即完成煞车线与煞车器的辅助连接定位,进而达到增进固定器应用性暨确保煞车线定位稳固、安全的实用目的。
另外,本实用新型可在上述定位架的弧槽内增设防滑突纹或凹纹,以加强煞车线定位的阻滑作用。
本实用新型还可在圆孔的两侧分设有成纵列状的弧槽,该弧槽底缘则冲设有镂空槽;单线以上的煞车线容置在弧槽中,以利于垫片迫压时煞车线的固止定位。
采用上述结构后,本实用新型利用底部弯钩卡接煞车器的定位架,改以弧槽容线及垫片迫压搭配方式,完成了单线以上煞车线的定位,使固定器不再受限于单线使用,并可利用简易、直接的操作性,产生快速又方便的固止功效,其结构成型经济、使用便利,同时解决了特殊车型煞车线延接问题。另外,本实用新型可利用气动工具机,直接实施迫锁螺栓的锁紧或松放控制,从而达到了使用省时、省力及增进螺锁定位牢固性的实用功效。
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详细描述。
图1是习知结构的立体分解图;
图2是习知结构的组合剖示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分解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组合剖示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使用示意图。
首先,请配合参阅图3-4所示,本实用新型主要是由可通过底部弯钩21拉引煞车器3产生动作的定位架2、垫片R及迫锁螺栓4、螺栓A所组构而成。其特征是在:该定位架2在端面中央位冲设出一圆孔22,且在圆孔22的两侧适位,分设有成纵列状的弧槽23,该弧槽23底缘则冲设有镂空槽24;并由弧槽23提供单线以上的煞车线S容量,再将迫锁螺栓4依序贯穿垫片中孔R1与定位架2圆孔22后,配合螺帽A锁接直到垫片R对煞车线S形成迫压,适通过弧槽23拘置及垫片R挡夹的双重作用,完成煞车线S的延接定位(如图4所示),而煞车线S组装定位的过长端部则可由镂空槽24向后导引,以免影响弯钩21勾持另一煞车线S1的定位实施效果;请再配合图5所示,当本实用新型配合把手架51可任意回转的表演式自行车5使用时,其穿置旋转座6的两组煞车线S,即可被固于座椅支撑管54的拘置片7,将其胶管部分束掣住,但内线则延伸至后叉位52位,待该两组煞车线S嵌于定位架2的弧槽23时,经由螺栓4、螺帽A锁固及垫片R迫压而完成定位,此时定位架2是以另端弯钩21勾持另一组煞车线S1,该组煞车线S1是用于拉引固定在后车轮53的煞车器3,当煞车线S实施煞止控制时,即可经由定位架2间接带动煞车线S1,并借助煞车线S1拉引煞车器3对后车轮53产生煞车动作(组装使用情形如图5所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陈泽民,未经陈泽民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00203951.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