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燃气灶机械式定时自动熄灭装置无效
申请号: | 00202931.6 | 申请日: | 2000-01-24 |
公开(公告)号: | CN2418388Y | 公开(公告)日: | 2001-02-07 |
发明(设计)人: | 王琛 | 申请(专利权)人: | 王琛 |
主分类号: | F24C3/12 | 分类号: | F24C3/1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476000 河南省商***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燃气灶 机械式 定时 自动 熄灭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是用于现有燃气灶,做为定时自动熄灭燃气灶的一种装置。它是由机械定时器(如电风扇上用的)与燃气管道中的由球形阀、阀门、球阀腔组成的“球形阀门”两部分共同组成。
现有一种燃气灶用减压阀,其上附加了一个防爆、防漏气的由球形阀、阀门、球阀腔组成的球形阀门。当使用燃气灶时,若发生了大量漏气或将要引爆燃气罐时,球形阀门中的球阀便会自动关闭阀门,防止了事故的发生,但它不具备定时自动熄灭功能。它的结构与功能可参阅生产厂家之说明书。
由于当前生活节奏加快,分秒必争,边做饭边搞他事者大有人在。往往是当锅中散出很浓的焦糊味儿时,才知灶上还做着饭菜,但已晚矣!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当烧水、做饭的时间较长时,采用了该实用新型装置后,你尽可放心地去搞其它事宜。到时,它便会准确,及时地自动关闭燃气灶。
本实用新型,是由机械定时器(定时器旋扭的臂下方镶有一块强磁性的小磁钢)与“r”型燃气管道中的阀门和钢质小球阀共同组成(参阅说明书附图之图1)。当定时器静止而停在起始位置时,其旋扭臂下方之小磁钢,正好停在管道阀门的正上方,虽隔薄薄的管壁,钢质小球阀仍会被磁钢吸引而停在阀门处将阀门堵住。当顺时针方向转动定时器旋扭予以定时时,钢质小球阀被旋扭臂下的小磁钢吸引而带至球阀腔底部,阀门开启,然后打开燃气罐,燃气灶便可打火燃烧了。随后,定时器在自身发条驱动下逆时针方向回转,当旋扭臂经过球阀腔时,其臂下之小磁钢隔着管壁仍能吸引并带动钢质小球阀随之滚动,最后停在起始位置阀门处。此时,钢质小球阀在小磁钢与燃气压力的双重作用下,便会紧紧地将阀门关闭,达到了定时自动熄灭燃气灶之目的,这便是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燃气灶相比,由于在管道上增设了定时、自动关闭燃气而熄灭的装置,便可使人在较长的做饭时间内,专心致志地去搞其它事宜,提高了时间利用率:又因杜绝了烧焦饭菜和烧坏锅壶的事件发生,便避免了一定的经济损失,这便是本实用新型的优点。
说明书附图图1为本实用新型装置的俯视示意图。其中:1为“r”形燃气管道,6为机械式定时器(处于定时状态),两者是通过固定在燃气管道上的安装板10,上、下组装在一起的,2为管道阀门,3为球阀腔,4为球阀腔盖,5为钢质球阀(处在球阀腔底,其直径略大于阀门2的口径),7为定时器旋扭,8为旋扭之臂,9为镶于旋扭臂下之小磁钢,箭头所示为燃气流向。其中:阀门2的中心,小磁钢9的中心、球形阀5的球心(包括动态和静态),这“三心”距定时器6之转轴轴心等远,也就是说“三心”在小磁钢9转动之“轨迹”上。当定时器之旋扭7停在起始位置时,其臂下小磁钢9正好停在阀门2之上方。
在安装,使用本实用新型装置时(参阅说明书附图图1),应使该装置中的定时器6之转动轴呈水平或与水平面呈约30°的夹角,借以保证球阀5,无论在动或静的情况下不致于“出轨”。当使用燃气灶又需定时时,应先将定时器6之处于起始位置的旋扭7,顺时针方向旋至所需定时之位置,在此过程中,旋扭臂8,由于紧贴球阀腔之壁(距离约1mm)转动,其臂下之小磁钢9,便吸引并带着钢质球阀门5脱离阀门2而落于球阀腔3之底。此时,阀门2便被打开,接着便可旋开燃气罐予以打火了。此后,定时器6之转轴,在自身发条驱动下带着旋扭7逆时针方向回转至球阀腔3的侧壁时,其旋扭臂8下之小磁钢9,便会吸引停在球阀腔底的钢质小球阀5并带至起始位置(定时完毕)。当小球阀5接近阀门2时,由于燃气流的“导向”和“推动”作用,小球阀5只能停在阀门2处,此时,小球阀5在小磁钢9和燃气压力的双重作用力之下,便将阀门2紧紧堵死而阻断了燃气通路,灶火熄灭,达到了定时自动熄灭燃气灶之目的。随会人将燃气罐关闭。若短时间使用燃气灶不需定时时,人们只需在定时器的起始位置,逆时针方向转动定时器旋扭7(约转过60°圆心角)因小磁钢9离开阀门2,小球阀5靠自身重力,只能回至球阀腔3之底。此时,阀门2打开,接着人们便可旋开燃气罐予以打火了。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王琛,未经王琛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00202931.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