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光缆护套管无效
申请号: | 00202739.9 | 申请日: | 2000-01-28 |
公开(公告)号: | CN2408473Y | 公开(公告)日: | 2000-11-29 |
发明(设计)人: | 蒋壬彪 | 申请(专利权)人: | 蒋壬彪 |
主分类号: | G02B6/36 | 分类号: | G02B6/36 |
代理公司: | 杭州市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王凯音 |
地址: | 310020 浙江省杭***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光缆 护套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通信光缆的护套管。中国专利98213261.1提供的多孔护套管包含一组其外壁沿管长方向连体的直管,它虽有结构紧凑、施工和维修较方便等特点,但它还有以下的缺点:即它的加工制造需要专用的模具,故设备的投资费用较高;中国专利98230220.7所提供的组装式蜂窝状光缆护套管,以一个外层管包容一组子管,加工时毋须专用模具,故设备投资费用较少,但它仍有不足之处:1)护套管在施工中经锯割分段后,其子管在支架外伸段上需要另配支架固定,故施工较费时、费力,且所需的安装空间较大;2)护套管在长期使用中,子管在远离支架处的变形较大,并且支架在运输过程中容易在子管上移动变位,使子管变形加剧,因此维修时布放光缆比较困难。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要克服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提供一种光缆护套管,以使它具有结构简单、制造方便、成本低且使用和维修简便等特点。
本实用新型光缆护套管包含有一个其外壁带凸筋的外套管和一组被外套管包容其内的子管,其特点是:每个子管的外壁上均穿套了一组胶圈,各胶圈沿管长方向分布,且相邻的两胶圈之间留有间隔。
本实用新型光缆护套管中,每个子管外壁上的胶圈至少有两个,相邻两胶圈之间的距离为(0.6-1.0)m,并且相邻的子管之间的胶圈在管长方向上相互错开,以减少子管在长期使用中可能产生的变形挠度;胶圈的横截面形状可以是园形、矩形、但最好是等腰梯形,且梯形的长边贴靠子管的外壁,以有效防止子管在管长方向窜动。
本实用新型光缆护套管中的外套管可以是直园管、方形直管,多边形直管,但最好是直园管,并且外套管内壁上带有沿管长方向设置的内凸,以方便同管端的封头相连接;子管可以是直园管,但最好是多边形直管,并且不同的子管分别带有不同颜色的表层,以便于维修时对光缆的识别。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1)本实用新型护套管在组装时,可先将胶圈直接穿套到子管上,而毋须粘结固定,也不要求精确的间隔距离,并且护套管在施工中逢锯割,也只要在子管外端部加胶圈固定即可,故施工、维修省时、省力;2)在以胶圈取代现有技术中的支架且使相邻子管间的胶圈相互错开之后,则子管的受力情况得到改善、变形挠度大大地减小,从而使光缆的维修、穿套均较方便。
下面将通过实施例并对照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描述。附图的内容如下:
图1和图2是本实用新型光缆护套管的结构图,其中图1是它的主视图、图2是图1中A-A剖视图;
图3、图4、和图5分别是本实用新型的第二、第三、第四实施例的主视图。
图6和图7是使用本实用新型护套管时的结构图,其中图7是它的主视图、图6是图7中的B-B剖视图。
从图1、图2图6和图7中可看本实用新型光缆护套管的结构,它含有一个外套管1、七个子管2和胶圈3,其中外套管是直园管,其外壁上带有两条沿管长方向分布的其横截面呈等腰梯形的凸筋11、内壁上带有两条内凸12,以方便外套管在使用中分别同接套7、封头6连接;子管2是一个横截面为正六边形的直管,它们被包容在外套管1内;胶圈3穿套在子管的外壁面上,其数量至少为二,并且根据子管的大小、形状、材料等的不同,在管长方向上每隔(0.6-1.0)m设置一个,胶圈的横截面形状呈等腰梯形,且梯形的较大底面贴合在子管外壁上,相邻的子管之间的胶圈在管长方向上相互错开。不同子管的表而上分别带有不同颜色的表层5,以方便对光缆的识别。
本实用新型的第二、第三、第四实施例可分别从图3、图4、图5中看到,与第一实施例所不同的是子管的数量,它们的数量分别是六、四、三。
光缆护套管在使用时的情况可从图6和图7中看到,它由接套7连接,并由封头6将管端堵塞;凸筋11和内凸12可分别穿套连接在接套7和封头6的内壁所带的与之相匹配的内凹中,以方便接套和封头的安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蒋壬彪,未经蒋壬彪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00202739.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