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小学自然电学实验教具无效
申请号: | 00202047.5 | 申请日: | 2000-01-08 |
公开(公告)号: | CN2404176Y | 公开(公告)日: | 2000-11-01 |
发明(设计)人: | 郭鸣;郭诚;冯晋敏 | 申请(专利权)人: | 郭诚;郭鸣;冯晋敏 |
主分类号: | G09B23/18 | 分类号: | G09B23/1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030013 *** | 国省代码: | 山西;1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小学 自然 电学 实验 教具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小学自然电学实验教具,特别是供学生自己动手、独立完成实验用的,可反复拆装、组合,进行多种电学实验的教具。
目前小学自然教学中,有关电学实验教学,多数是教师按实验内容操作、演示给学生看,这种被动教学方式无法使学生亲自进行实验,也不利于学生的独立操作技能的培养及发明创新能力的早期开发。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要提供一种简明、直观、便携,可反复拆装、组合,主要供学生独立进行多种小学自然电学实验的教具。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
小学自然电学实验教具,主要由小电珠、电珠座、开关、电池、电池夹等元件及若干导线组成。电珠座、开关、电池夹是以一种典型的串并联电路排列形式,用铆接的方法固定在一块绝缘基板上,并在基板上印刷有连接该典型电路的电路图。为了连接的方便及实现从一个接线连接插片上连接两条以上的导线,本实用新型所述导线的两端分别压接有一个带插片的弹性片形接合线耳;或者也可以在导线的两端分别压接一个弹性片形接合线耳和一个插片线耳来等效实现。当然为了实现元件与导线的连接,在电珠座、开关、电池夹上均设有接线连接插片。为了实验演示的直观、了然,教具的全部元件及结构、安装及连接均采用直接裸露的方式。为了使教具能方便地将元件随意组合,进行多种复杂电路的实验,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在教具的基板上,每个元件的一周均设有剪折虚线,供将元件从基板上分离成一个独立的单元。
本实用新型与现行教材内容同步互补,用简而少的结构和元件,来完成教学要求的多种电路实验,使学生在有趣的动手动脑实践中,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本教具既可单独成套,还可将多套教具组成一体,进行较复杂电路的创新实验演示。是培养和提高学生能力与技能,激发学习兴趣的一种智能教具。
本实用新型的具体结构由以下实例及其附图给出。
图一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典型电路的原理示意图。
图二是带插片的弹性片形接合线耳外形图。
图三是小电珠及电珠座由铆钉固定在基板上的A-A剖视图。
图四是实验演示用典型电路原理图。
下面结合附图详细说明依据本实用新型提出的实施例的细节及工作情况。
本教具主要由小电珠[1]、电珠座[2]、开关[3]、电池[4]、电池夹[5]各2组和10根连接导线[6]组成。电珠座[2]、开关[3]、电池夹[5],用铆钉[7]将其分别固定在一块32开大小的绝缘纸质(或塑料)基板[8]上,其各自的固定位置是以图四推荐的典型电路原理图中的一组(实施例选了并联电路)方案进行排列的。在基板上还印刷有连接该典型电路的电路图(见图一)。连接电路所用的导线其两端分别压接有一个带插片[12]的弹性片形接合线耳[11](见图二);或者也可以在导线的两端分别压接一个弹性片形接合线耳[13]和一个插片线耳[14]来等效实现(见图一)。连接电路时导线的弹性片形接合线耳[13]可插在电珠座、开关及电池夹的接线连接插片[9]上;导线上的插片线耳[14]及带插片的弹性片形接合线耳[11]上的插片[12]是供延长导线和从元件的一个接线连接插片[9]上,引出2条以上的连接导线而设置的。在每个元件的一周的基板上设有剪折虚线[10],该虚线是为了将元件连同基板分离成各自独立的单元,以做其它复杂电路实验及开发试验新电路而设置的,是否剪折而将元件从基板上取下,由个人爱好而取舍。小电珠[1]的工作电压为1~3伏特,额定电压选2.2或2.5伏特,实验时将其装在电珠座[2]上。电池[4]的额定电压为1.2~1.5伏特,可选用5号充电电池或5号碱性及锌锰电池,实验时将其按要求装在电池夹[5]中。开关[3]是为实验时切断与闭合电路而设置的。
本教具还专门设计了实验演示用典型电路原理图(见图四),该电路原理图印刷在基板[8]的背面,并设有典型电路原理图趣味问答及自己动手设计电路等内容。
本教具中,往基板[8]上固定元件所用的铆钉[7],可用冲压拉伸工艺将铆钉制作在元件本体上,也是本实用新型的等效推荐设计。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郭诚;郭鸣;冯晋敏,未经郭诚;郭鸣;冯晋敏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00202047.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腰椎后路椎体间融合器
- 下一篇:防松螺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