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行李箱的改良构造无效
申请号: | 00201250.2 | 申请日: | 2000-01-28 |
公开(公告)号: | CN2408743Y | 公开(公告)日: | 2000-12-06 |
发明(设计)人: | 林哲宏 | 申请(专利权)人: | 乔工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45C5/04 | 分类号: | A45C5/04 |
代理公司: | 沈阳市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王勇 |
地址: | 台湾省台北*** | 国省代码: | 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行李箱 改良 构造 | ||
本实用新型是关于一种行李箱的改良构造,特别是关于一种轻量型行李箱的改良构造。
一般行李箱的基本构造,大体上是由纤维布或塑胶布形成的行李箱布框,布框内部以塑胶板支撑,布框两侧面(指前后两面)再以钢框予以撑挺而构成行李箱本体,本体底部两后角落设角轮,本体上方设顶板及拉杆座体,座体乃供支承拉杆装置,拉杆装置的上端为握把,握把下端为内管,内管的外周为外管,内管可在外管内伸缩自如,外管的底部则固定在基座上,基座则设在行李箱本体的底部,再由一外板将基座锁固在行李箱本体上,同时上述设在行李箱本体底部两角轮也藉一内框架锁固在行李箱下端的角落上,这是当前一般典型行李箱构造;一般业者都在上述的行李箱组件上做改良或组合或改良,其目的大体上皆为行李箱内部机构改良,从未对行李箱的整体架构进行改良,以致造成该行李箱于组装时繁琐费时、费工、成本较高,且行李箱的空箱体重量太重,无法予以轻量化,实难以满足时下市场的需求。
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行李箱的改良构造,不仅行李箱的整体框架构造简化,组装方便,且可使行李箱的重量为之轻量化。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是在于提供一种行李箱的改良构造,其底座的尺寸变化时,只需更换模具的连接模芯,而使用同一模具射出的行李箱的底座,因而可使本实用新型行李箱的模具设备费节省。
本实用新型为了达成上述目的及功效,所采行的技术手段包括有:
一行李箱的本体,该本体包括一顶部,一底部,
一第一边,一第二边,一第三边及一第四边,
一行李箱本体的底部两侧设有角轮装置,
一设于行李箱本体第一边顶部上的座体;
一设在座体与底部间的拉杆装置,该行李箱本体的顶部与底部间藉设在行李箱第二及第四边的钢圈框之予以结合成一行李箱的轻量型框架。
本实用新型另一较佳实施例中,其所采形的技术方案包括:
一具有第一、二、三及四边以及顶部与底部的布框;
一设在该布框第一边顶部的座体;
一设在座体内的拉杆装置;
一设在该布框第二及第四边与布框缝制在一起的钢圈框;
一设在该布框内顶面并顶持于该两钢圈框间的塑胶补强板;
一设在该布框顶部上方的把手;
一设在该布框底部的底座,该底座包括:
一扣合部可与该两钢圈框的底部第一端嵌合在一起;
一设于该布框顶部、布框第一边及布框底部间的U形塑胶支撑板;该U形塑胶支撑板具有一顶部、中间部及底部;
一设于该底座的两侧边的角轮装置,该角轮装置与该底座是藉该U形塑胶支撑板的底部及中间部的下端两侧分别固定在一起,而该两角轮装置的外侧则分别与相对应的该两钢圈框的底部第二端扣接在一起;
当上述把手、布框顶部、塑胶补强板及U形塑胶板顶部以固定元件锁固在一起,而该底座、布框底部及U形塑胶板的底部以固定元件锁固在一起,同时,该两角轮装置也与布框的底部及U形塑胶板的中间部下端及其底部以固定元件锁固在一起,因而构成一轻量型的行李箱构造。
本案不但在空间型态上确属创新,并能较习用物品增进多项功效,且节省行李箱的模具设备费。
本实用新型上述目的功效及特点,结合如下有关本实用新型的详细说明及其附图,而益加明晰。
图式简单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行李箱整体构造的立体分解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行李箱整体构造部份组合(一)的立体分解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行李箱构造部份组合(二)的立体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行李箱底座构造另一组合实施例的立体示意图;
图5为图4行李箱底座宽度尺寸变化组合的立体分解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行李箱底座长度尺寸变化组合的立体分解示意图。
主要部分代表符号:
10本体 11把手 110-114固定元件
12布框 121第一边 22第二边
123第三边 124第四边 125顶部
126底部 16 U形塑胶撑板 17下托架组件
171角板 1710固定座 172 Y形底座板
1730固定孔柱 175、1815固定元件 18站脚组件
40-40角轮 13塑胶补强板 14、15左、右两钢圈框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乔工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乔工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00201250.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