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注油机无效
申请号: | 00200931.5 | 申请日: | 2000-01-19 |
公开(公告)号: | CN2411410Y | 公开(公告)日: | 2000-12-20 |
发明(设计)人: | 廖炳煌 | 申请(专利权)人: | 廖炳煌 |
主分类号: | F16N7/38 | 分类号: | F16N7/38 |
代理公司: | 北京三友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 代理人: | 刘领弟 |
地址: | 台*** | 国省代码: | 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注油 | ||
本实用新型属于润滑设备,特别是一种注油机。
目前加工机械或其他作业机械上,通常设置一种可自动供给润滑油的注油机,其中最早的注油机通常利用蔽极式电机作为动力源,但由于此种蔽极式电机的效率较低,且在长期运转工况下容易发热,消耗的功率大,输出力矩又低,效果不佳。
为此,公开了如图4所示的动力源为感应式电机40的注油机30。注油机30包括油箱31,于油箱31上方设有感应式电机40、油泵及控制箱32,并于控制箱32前方的油箱31上方设有便于使用者向油箱31内添加润滑油的注油口33,并藉由螺接的旋盖34覆盖住注油口33。运转时,藉由位于感应式电机40一侧的控制箱32内部的控制电路控制感应式电机40,以驱动油泵抽出油箱31内的润滑油适时补充至加工机械上进行润滑。
如上所述,此种传统的注油机30,虽然可达到以电动方式适时润滑加工机械的目的,但由于其油箱31上必须排列控制箱32、感应式电机40及注油口33,故其必须具有足够大的横向面积,导致其置放空间较大而无法缩小的困扰。另外,由于注油口33为藉由旋盖34以螺接的方式接合覆盖,故而不但在开启或锁闭时十分麻烦,甚至往往导致使用者在添加润滑油后忘记将旋盖34旋装在注油口33上,因而造成旋盖34遗失的不良后果。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占地面积小、注油口启闭快速方便、不会造成遮蔽结构遗失的注油机。
本实用新型包括容置润滑油的油箱、感应式电机及油泵;油箱的顶面设有内部形成中空腔的控制箱,于控制箱一侧的油箱上方凸设三角形注油座;控制箱的底部凸设数个支撑感应式电机的固定座,于控制箱内位于感应式电机一侧设有控制电路;三角形注油座的斜面上设有贯通至油箱内部的注油口,并于三角形注油座最尖端位置处,枢设盖合于三角形注油座斜面上的掀盖;感应式电机容置于控制箱内并安装在固定座上,由其驱动的油泵伸入油箱内。
其中:
掀盖上凸设与三角形注油座的注油口相对应并嵌卡的卡嵌凸缘。
各固定座上设有可供固定螺栓螺固的螺栓孔;感应式电机藉由穿过其上安装孔及固定座上螺栓孔的固定螺栓固定于固定座上。
由于本实用新型包括油箱、感应式电机及油泵;油箱的顶面设有控制箱,于控制箱一侧的油箱上方凸设三角形注油座;控制箱的底部凸设数个支撑感应式电机的固定座,并于感应式电机一侧设有控制电路;三角形注油座的斜面上设有与油箱贯通的注油口,并于三角形注油座上枢设盖合三角形注油座斜面上的掀盖;感应式电机容置于控制箱内并安装在固定座上,由其驱动的油泵伸入油箱内。感应式电机固定安装于控制箱内部,并凸设以掀盖遮蔽的注油口的三角形注油座,欲添加润滑油时,则只需以手将掀盖向上掀起,即可掀开掀盖露出注油口以添加润滑油,并于添加完毕后,只需向下盖合掀盖即可,不仅占地面积小,而且注油口启闭快速方便、不会造成遮蔽结构遗失,从而达到本实用新型的目的。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立体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分解结构示意立体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纵向剖视图。
图4、为传统注油机的结构示意立体图。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详细阐述。
如图1、图2、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10包括容置润滑油的油箱11、感应式电机20及油泵。
油箱11的顶面设有内部形成中空腔的控制箱12,于控制箱12一侧的油箱11上方凸设三角形注油座15。
控制箱12的底部凸设数个支撑感应式电机20的固定座13,各固定座13上设有可供固定螺栓14螺固的螺栓孔130。于控制箱12内位于感应式电机20一侧设有控制电路120。感应式电机20藉由穿过其上安装孔及固定座13上螺栓孔130的固定螺栓14固定于固定座13上。以使由置于控制箱12内的感应式电机20驱动的油泵伸入油箱11内,并藉由控制电路120控制感应式电机20,驱动油泵将润滑油自油箱11内抽出,适时补充至加工机械上进行润滑。
三角形注油座15的斜面上设有贯通至油箱11内部的注油口150,并于三角形注油座15最尖端位置处,枢设盖合于三角形注油座15斜面上的掀盖16,并于掀盖16上凸设与三角形注油座15的注油口150相对应并嵌卡的卡嵌凸缘160。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将感应式电机固定安装于控制箱12内部,并凸设以掀盖16遮蔽的注油口150的三角形注油座15,其与已有技术相比优点及积极效果非常明显,故可获得如下功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廖炳煌,未经廖炳煌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00200931.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滑板车后轮付脚踏
- 下一篇:多用途重力热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