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滑鼠上第三轴输入装置无效
申请号: | 00200719.3 | 申请日: | 2000-01-24 |
公开(公告)号: | CN2415379Y | 公开(公告)日: | 2001-01-17 |
发明(设计)人: | 王庆顺;谢政良;吕淑芬 | 申请(专利权)人: | 王庆顺;谢政良;吕淑芬 |
主分类号: | G06F1/00 | 分类号: | G06F1/00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胡福恒 |
地址: | 中国*** | 国省代码: | 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滑鼠上 第三 输入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涉及滑鼠技术领域,是一种滑鼠上第三轴输入装置,特别是指一种第三轴上滚轮的直接传动产生光电感应的结构。
已有的的滑鼠上第三轴输入装置的结构(如图1、图2、图3所示),指在一滑鼠10上再安装有一第三轴(Z轴)输入装置20,使滑鼠10增加卷动使用功能;滑鼠10包括有一底座101、一上盖102、一主电路板103、一左键开关及一右键开关等均为已有的的技术
第三轴输入装置20设有一中空的壳体1,壳体1位于滑鼠10内的主电路板103前侧所预留的缺口104处,并枢设在滑鼠10的底座101上,在壳体1的两侧各设有一枢接片11,枢接片11上并具有贯穿孔12,底座101在相对应于枢接片11位置处直立延伸设有凸柱105,并在凸柱105上套设有一弹性元件106(弹簧),枢接片11的贯穿孔12套设在凸柱105顶端,并抵靠在弹性元件106上。
壳体1在相对于枢接片11的另两侧则向上延伸没有两夹槽13、14,壳体1的一侧延伸有一支杆15,支杆15处并对应于一微动开关107。
有一滚轮2枢设在中空壳体1内,滑鼠10的上盖102在同时邻近于左键开关与右键开关的中间位置处设有一长形开孔108,使滚轮2作为滚动面的一部分从该长形开孔108处凸露于滑鼠10外表处供操作使用。
滚轮2一侧边形成为一封闭面,在封闭面上设有一卡柱21,卡柱21卡合在壳体1一侧所设的夹槽13中,使滚轮2固定于壳体1中,在该滚轮2封闭面的一侧边上设有环绕著圆周的复数个定位凹孔22,壳体1相对应于滚轮2的一面则设有一定位栓16,滚轮2另一侧边为未封闭的开口,便使滚轮2内形成一容置空间23,在容置空间23内设有一齿轮组的主动轮24。
设有一光学机构3,使光学机构3套设在滚轮2的容置空间23内,具有一中空外壳31,于外壳31未容置于容置空间23内的一侧边枢接有一卡掣片32,由该卡掣片32卡合在壳体1另一侧的夹槽14中,外壳1位于容置空间23内的一侧边嵌扣有一盖板39,设有一齿轮组的被动轮33,使滚轮2转动时,主动轮24与被动轮33相互啮合转动,被动轮33由一连杆331嵌扣在盖板39的嵌槽34,并于外壳31内与光栅转盘盖35及光栅转盘36相连接,在对应于该光栅转盘36的位置处设有红外线发射接收单元37,并藉由线路与一电路板38相接,该红外线发射接收单元37作为传递讯号之用,电路板38再藉线路与滑鼠10的主电路板103相接。
当使用者滚动第三轴输入装置20的滚轮2时,滚轮2内的主动轮24即会带动从动轮33,使光栅转盘36跟著转动,而红外线发射接收单元37即会根据红外线发射和接收的状态将讯号传递至电路板38上,再传送至滑鼠10的主电路板103上,当使用者向下按压滚轮2时,与滚轮2枢接在一起的壳体1上的支杆15即会向下按压到微动开关107,而控制第三轴座标的启动,由于壳体1抵靠在弹性元件106套设的凸柱105上,当滚轮2带动壳体1向下按压时,由该弹性元件106而有一回复力量,同时,亦可缓冲向下按压所产生的力量,在该滚轮2的侧边上设有定位凹孔22,壳体1相对应于该滚轮2的定位凹孔22处则设有一定位栓16,滚轮2不再转动后,定位栓16会定位在定位凹孔22中,使滚轮2不致任意转动,使到达指定位置的第三轴座标不会乱移动,而有定位的功能。
上述为一种相当好的滑鼠第三轴输入装置,但是经过一段时间的制造,发现其结构略为复杂,而且在实际的使用效果上由于滚轮的主动齿轮与被动齿轮的光栅转盘间有一传动速率差存在,也有元件的制造间隙差,使得于滚动的传动成为间接的传动,一来增加感应时的时间误差,二来也容易造成讯号传讯的误差,三来使用上的错误性也被提高,又,于整体结构组装上,更有一特别不方便的位置,那就是被动齿轮需以一连杆卡接在盖板的嵌槽中,对准不易,不但需要较高的精密度与装配度,而且不易于运用自动插件方式,大部分需要以人工来装配,让制造成本提高,为了更符合实际需求,申请人乃进行研发,以解决已有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滑鼠上第三轴输入装置,以直接设置于滚轮上的环圈形成光栅转盘部,能节省数个零件,降低制造的程序与过程,因此能以较低的成本组合而成,即以简易的结构与组装解决制造上的问题;以直接传动方式与光学元件进行匹配,由于间隙的整体误差已缩至最小,因此能产生较已有的精确的感应,让第三轴的操作更能精确,能降低操作的时间。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以下设计方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王庆顺;谢政良;吕淑芬,未经王庆顺;谢政良;吕淑芬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00200719.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