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新型电码的防伪装置无效
申请号: | 00200486.0 | 申请日: | 2000-01-13 |
公开(公告)号: | CN2404159Y | 公开(公告)日: | 2000-11-01 |
发明(设计)人: | 杨义先 | 申请(专利权)人: | 天津市国瑞数码安全系统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K5/00 | 分类号: | G06K5/00 |
代理公司: | 天津市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赵敬 |
地址: | 300052 天津市***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新型 电码 防伪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防伪装置,特别是一种利用新型电码识别商品真伪的防伪装置。
目前,为防止假冒产品扰乱社会的经济秩序,保护企业和消费者的合法权益,相继发明了多种防伪技术。其中,广泛采用的防伪技术一般有以下几类:
一、视觉防伪技术:如多重激光防伪,一维、二维条形码防伪,荧光防伪,变温防伪,水印防伪等。由于人的视觉能力的局限性,以及这种防伪标识技术含量低,结构组合极易破译,而且是以制造者拥有某种特殊技术和配方为前提的,一旦泄漏将会出现大量的伪造包装和产品。
二、电子识别防伪技术:如磁卡记录,IC卡等防伪标识,由于假冒伪劣产品无法进入计算机管理系统,因此起到了很好的防伪作用。但是这种防伪标识需要使用专用设备进行查询,也就是只能在特定条件下才有可能进行查询,从而限制了用户的使用范围,推广受到了限制。
三、电码电话防伪技术:这种防伪技术是用一种算法产生一个或一对数字作为防伪码字,然后将这些数存放到数据库中,用户将产品上的防伪码字是否真伪进行查询时,将该防伪码字输入数据库,同数值库里的值进行比较核对。如果核对正确即为真,如果核对错误,即为假冒。这种防伪方法有以下缺点;
a、由于产品大量生产,用户的不断增加,数据库中的数据必须达到数千亿,甚至数十万亿的存储,因此,查询时时间较长,每一次查询可达近十秒、甚至更长。
b、随着产品和用户的不断增加,庞大的数据库的维护和管理将会越来越复杂,困难。
c、数据库的任何破坏都会影响查询的结果,对顾客、商家、防伪系统的运营都会有极大的影响。
d、由于防伪系统的硬件投资,软件投资及电信费用巨大,整个系统的投资将会超过数千万元。
e、防伪码的安全性难于保障,利用随机发生器产生的随机数码安全性不能保障,有被破译的危险。
f、数据库的容量有一定的限制,防伪码的数量是有限的。
本实用新型旨在提供一种新型电码防伪装置,它是基于复杂的计算方法和简单的辨识方式的新型电码防伪装置,与现有的电码电话防伪技术相比,投资成本低,查询效率高,防破译性强。
本实用新型包括:机壳、语音接口、计算机、显示器、普通电话、扬声器、键盘、光盘驱动器、磁盘驱动器等部件,其中语音接口与计算机相连,计算机与显示器、普通电话、扬声器、键盘、光盘驱动器、磁盘驱动器分别相连。显示器、计算机通过UPS电源与外接电源相接,如图1、图2、图3所示。在计算机内存储有新型电码的运算式和语音识别程序的计算机软件。
图1为本实用新型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正面内部结构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背面内部结构图
图中:1机壳,2显示器,3键盘,4磁盘驱动器,5光盘驱动器,6扬声器,7计算机,8UPS电源,9语音接口,10普通电话。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是:
1、本实用新型涉及的新型电码来源于新型电码的生成系统。其生成的新型电码包括两部分;一是产品的编号,该编号可以是数字或文本;二是采用高强度的编码算法产生的防伪数据 产品的编号和防伪数码是唯一对应的,即一个产品编号只能产生唯一的防伪数码,从而组成唯一的新型电码。
新型电码的产生过程如下:
设x是一个产品的编号,f是一个运算式,该运算式是一个单向函数,y是由产品编号经f计算的结果,即为防伪数码,即y=f(x)。
新型电码有二种形式,一种是x和y连在一起组成,如x为10位数,y为12位数,则新型电码为22位数。另一种方式为x作为产品的序列号,y作为防伪码,由序列号和防伪码分成二部分组成新型电码。
运算式f是单向函数,具有足够的复杂性,它可以保证,当知道x和y时,不可能推断出x和y之间的函数关系(即f)。当知道y时,也很难推断出x。当x是10位数,y是12位数时,造假者拟出的数字恰好与新型电码吻合的几率为10-10,即造假的数码仅有10-10成功的可能,并且,当y增加一位数时,其安全性将增加一个数量级。因此,该新型电码有极强的防破译性。
该新型电码具有极大的容量,当产品编号x增加一位数时,其可以编号的产品数将增加一个数量级,随着x位数的增加,可编号的产品容量很大,可以满足任何产量的产品的需要。
2、使用本实用新型对新型电码的辨识过程采用即查即算的过程,其操作过程如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天津市国瑞数码安全系统有限公司,未经天津市国瑞数码安全系统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00200486.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