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用于带式输送机的调心托辊无效
申请号: | 00200441.0 | 申请日: | 2000-01-13 |
公开(公告)号: | CN2403747Y | 公开(公告)日: | 2000-11-01 |
发明(设计)人: | 刘荣第 | 申请(专利权)人: | 刘荣第 |
主分类号: | B65G39/16 | 分类号: | B65G39/16 |
代理公司: | 煤炭工业专利事务中心 | 代理人: | 张蕴 |
地址: | 063000 河北省唐***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输送 调心托辊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带式输送机的调心托辊,尤其适合于煤矿井下使用的STJ型带式输送机和其它如固定绳架吊挂式、固定绳架落地式、可伸缩带式输送机,也可用于固定式带式输送机。
目前,现有的摩擦调心托辊和锥形调心托辊均为回转机构下置式,即支撑横梁以及安装在支撑横梁之上的能实现侧辊轴线偏转功能的回转机构均安装在辊子的正下方,这对于输送带上下分支之间距离较大(530mm)的固定带式输送机是适宜的。而煤矿井下大量使用的STJ型带式输送机,其上下分支输送带之间的距离太小,只有260mm,没有安装上述调心托辊的空间。与固定式带式输送机相比,STJ型输送机工作环境恶劣、输送物料块度较大、含水量较多,且巷道在地压影响下易变形,进而影响输送机的安装精度。因此,STJ型输送机更易发生输送带跑偏现象。目前,STJ型输送机所使用的承载托辊在中间架上的安装位置为需要人工调整的几个固定挡位,没有实现自动调心的功能。这种被动式的人工调节不仅费时费力,也不能及时地解决输送机在运转过程中随机发生的输送带跑偏问题,以至常常造成跑煤甚至输送带撕裂等事故。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带式输送机的调心托辊,尤其适合于诸如STJ型带式输送机使用的能实现自动调心、且纠偏力强、安全可靠的斜后联式调心托辊。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解决方案是:这种用于带式输送机的调心托辊,包括中部辊和两侧辊。用以支承上述辊子实现滚动的活动托架设于其下,在与辊子工作时旋转方向的反向一侧通过回转机构将所述活动托架同具有联动机构的固定支架相连接。
上述回转机构位于托辊的中部,它包括相对于中部辊的垂直中心线Y-Y呈倾斜设置、且中部位置切成平面的轴,套装于该轴上的轴承和在中部设有开口的轴承座,以及在轴中部平面处由销轴固定的分别与活动托架和固定支架实现连接的π型卡和Y型曲柄。
以轴线o-o’为回转中心的回转机构,其回转中心线o-o’与所述中部辊的垂直中心线Y-Y之间的倾斜夹角为60°>γ>0°。
具有联动机构的固定支架包括槽钢横梁和固定设于横梁两端用于与输送机中间架卡接的挂钩,联动机构位于离开辊子方向的横梁一侧;由铰接于槽钢横梁下翼缘的摇杆、设于摇杆上的拨辊和在两摇杆之间可摆动地实现连接的连杆共同构成的联动机构,通过固接于连杆中部的连接板与上述回转机构中Y型曲柄相铰接。
上述联动机构中,两摇杆对称设置于连杆的两端,且与连杆在初始位置时应相互垂直。由两摇杆和连杆组成的平面与中部辊的垂直中心线Y-Y相平行。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优点:
1、先进适用。解决了诸如STJ型带式输送机因输送带上下分支距离狭小而不能安装回转机构下置式调心托辊,造成没有自动调心功能的技术难题。提高了该型输送机运行的可靠度。
2、纠偏力大。与回转机构下置式相比,在辊子偏转角相同的情况下,产生的纠偏力较大。这是因为除了由辊子偏转角产生的主要纠偏力两者相等外,倾斜后置式较下置式多出两项附加纠偏力。其一,下置式辊子偏转时,回转中心两侧的辊子都向输送机纵向中心线移近,所以由辊子与输送带之间的摩擦力所产生的对输送带的横向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而互相抵消。而后置式回转中心两侧的辊子在偏转时,均向输送带偏移一方相反的方向移动,这时辊子与输送带之间的摩擦力所产生的对输送带的横向推力均与输送带偏移方向相反,因而形成一个附加纠偏力。其二,本托辊在偏转时输送带偏移一侧的辊子外侧升高,另一侧则下降,活动托架连同辊子一起向输送带偏移方向相反侧倾斜,使得该区段所承载的物料在本身重力的作用下产生一个与输送带偏移方向相反的滑动趋势,这个滑动趋势使物料与输送带之间的摩擦力形成推动输送带恢复到原始位置去的附加纠偏力,这是其它类型调心托辊所没有的功能。
3、运行安全可靠。拨辊在输送带允许偏移范围内可自由摆动,对输送带不产生约束;在输送带偏移超出最大允许范围时,拨辊将移出输送带偏移路径,对输送带不产生阻挡,且拨辊表面无棱角,不会对输送带产生破坏,消除了因拨辊的阻挡作用可能导致输送带撕裂这一隐患。
本实用新型的附图说明如下: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俯视图;
图3为图2中的A--A剖面视图;
图4为图3中的B--B剖面视图;
图5为图3中的C--C剖面视图;
图6为图4的D向视图。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详细描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刘荣第,未经刘荣第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00200441.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