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传真机专用电源插座无效
申请号: | 00200182.9 | 申请日: | 2000-01-07 |
公开(公告)号: | CN2402028Y | 公开(公告)日: | 2000-10-18 |
发明(设计)人: | 卜春程 | 申请(专利权)人: | 卜春程 |
主分类号: | H01R13/66 | 分类号: | H01R13/66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合德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王文会 |
地址: | 157100*** | 国省代码: | 黑龙江;2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传真机 专用 电源 插座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源插座,特别是涉及一种适合传真机使用的电源插座。
传真机作为一种通信设备,大部分和电话合用一个号码。由于很多情况下,人们事先无法确定接收传真的时间,所以感到很不方便。一种情况,将传真机电源始终接通,使传真机处于待机状态;另一种情况平时将传真机电源断开,在有人来电话通知要发传真时,再将传真机电源接通,这种方法需要有人来值守,遇到有事外出、或在公休日则无法接收传真,为了在这种情况下也能收到传真,还必须将传真机的电源接通。而在实际工作和生活中,不同传真机接收传真件的数量差异很大,即使同一台传真机接收传真件的数量也是不平衡的,相当一部分传真机平均每天接收传真件的数量不超过3件。在这种情况下传真机长时间开机,既不能充分发挥传真机的作用又加快了元器件的老化速度从而降低其可靠性。目前在市场上还没有见到能够根据需要自动控制传真机电源接通和断开的传真机专用电源插座。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传真机专用电源插座,其能够由监测到的电话线路状态自动控制传真机电源的接通与断开。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传真机专用电源插座,由插头、连线和底座组成,其特征在于底座上包括一个电话线接口,底座内的控制电路包括计数器、振铃信号检测电路、复位电路、可控硅及其触发电路和直流稳压电路,直流稳压电路为控制电路提供工作电源,振铃信号检测电路的输入端和电话线接口连接、输出端和计数器的时钟端CP连接,复位电路的输入端和振铃信号检测电路的输入端连接、输出端和计数器的复位端SD连接,计数器某一输出端,一路和可控硅及其触发电路连接,一路和计数器时钟脉冲禁止端EN连接,其中振铃信号检测电路包括由二极管和滤波电容构成的桥式整流滤波电路,桥式整流滤波电路输入端串接耦合电容后和电话线接口相连,输出端与限流电阻、光耦器件的内部发光管串接构成回路,光耦器件的集电极经电阻和直流稳压电路提供的工作电源正极连接,光耦器件的发射极经隔离二极管和计数器的时钟端CP连接。
通常电话线中带有48V直流电压,有振铃信号时,75V、25HZ断续比为4∶1的交流振铃信号叠加在电话线中48V的直流电压上,电话摘机后或传真机工作时电话线中电压变为10V。控制电路以计数器为核心,通过识别电话线路状态来控制可控硅及其触发电路中执行部件可控硅的接通和断开,进而控制插座电源回路的接通与断开。具体地讲,振铃信号检测电路能识别电话线路中的振铃信号并将其转换成记数脉冲送至计数器的CP端;传真机停止工作后,电话线路恢复为通常状态,复位电路能够识别电话线路的这一变化,并产生复位信号送至计数器的SD端。
应用本实用新型可以使得传真机电源插座能够根据电话线路的状态自动接通或断开传真机的电源,特别是在人员外出或公休日的情况下,既可以避免传真机处于等待状态下的长时间开机,又能保证有传真件发送过来时可以正常地接收。其优点是在保证传真机正常使用的情况下,减少了传真机的通电时间,减少了元器件的消耗,从而提高了传真机的使用寿命和可靠性,同时又节约了电能。
图面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电气原理方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电路结构图。
下面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参照图3和图4,相对于上述的基本技术方案,考虑到传真机使用的电源插座,有时需要其能够快速接通,为此在实施例控制电路中增加了带点触按钮AN的脉冲发生器6,点触按钮AN位于底座9上;为了使插座具备振铃次数设定功能以及传真机专用电源插座和普通电源插座相互转换的功能,在实施例控制电路中增加了振铃次数设定开关SK和转换开关K,振铃次数设定开关SK和转换开关K位于底座9上;为了使用传真机时接线简单、方便,在底座9上增加了一个传真线接口1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卜春程,未经卜春程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00200182.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