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工厂化养殖洁净蝇蛆的方法无效
申请号: | 00136260.7 | 申请日: | 2000-12-26 |
公开(公告)号: | CN1360824A | 公开(公告)日: | 2002-07-31 |
发明(设计)人: | 杜荣骞;李德森;渠荣遴;纪明耀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开大学;天津大学;大港油田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A01K67/033 | 分类号: | A01K67/033 |
代理公司: | 天津市学苑有限责任专利代理事务所 | 代理人: | 赵尊生 |
地址: | 30007***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工厂 养殖 洁净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家蝇饲养技术。
目前家蝇饲养有两个不同的层次。①农民个人饲养,使用动物粪便或农业废弃物作为饲料,生产的蝇蛆只能作为饲料使用(刘淑逑 人工养蛆作饲料的研究 湖南农业科学 1983年第6期35-37页)。②工厂化生产:现阶段工厂化生产仅仅是将蝇在自然界的生存周期移植进厂房,以能养活为主,没有用生物学和化学方法对细菌和重金属含量做严格的控制(雷朝亮等 蝇蛆工厂化生产基础技术及其产品的研制,中华昆虫学会五十周年纪念学术讨论会文集),所生产的蝇蛆只能作为一般工业原料或饲料,不能用做医用材料和食品。由于长期隔离饲养,缺乏自然选择和人工复壮,生产过程中没有良种选育体系,容易引起种群退化,导致产量和品质下降。
蛆皮生产的甲壳素在很多性能上优于用虾蟹壳生产的甲壳素,可作为高附加值医用材料,但重金属含量必须极低。人工饲养,条件便于控制,但传统的饲养方法没有对重金属含量进行控制,产品质量无保证。
蝇蛆含有丰富的蛋白质、脂肪、维生素等营养物质有良好的氨基酸平衡,极符合人体的需要。此外还含有抗菌肽、干扰素、凝集素等免疫活性物质对提高人体免疫能力,治疗某些疾病具有明显功效。以蝇蛆作为食品必须保证不含有致病菌。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工厂化养殖洁净蝇蛆的方法,可以保证饲养种群的旺盛生命力,不携带致病菌,幼虫表皮重金属含量低,满足食用和医用材料生产要求,
本发明是采用三级扩繁法即原原种、原种和生产种,提纯复壮;生产车间严格消毒,对羽化前的蛹进行灭菌;对幼虫饲料中重金属含量跟踪检测,选用优质饲料。
本发明的具体养殖步骤详细描述如下:
种蝇培养:严密隔离下,取原原种在良种繁育室中繁育,至少选取1000对或1000对以上的优良个体混合接种作为原原种和原种;三级扩繁根据种性对原原种从形态学上逐个选择,以保证种的纯度。为保证种群遗传稳定性,种群大小应保持在1000对或1000对以上,留种时采用多家系混合接种。原原种的下一级为原种,原种的种群大小可根据生产的规模而定,在原种生产过程中应不断淘汰不良个体。原种的下一级为生产种。种蝇培养过程中,防止自然界中野生种混入。
成虫饲养:采用笼养法。原种蛹在羽化之前,以消毒剂如1-2%的次氯酸钠、8-15%的次氯酸钙等灭菌20-40分种,洗涤后羽化。适宜饲养温度为25℃-32℃,相对湿度为70%-90%,每日需有5小时以上自然光照或人工光照。每一培养周期完成后,洗涤所有器具,对饲养工具和饲养室进行常规灭菌。
幼虫饲养:将成虫产的卵采用开放式皿养法。饲养室常规灭菌。对幼虫饲料进行跟踪检测,分析饲料中的重金属含量,以决定饲料的取舍,饲料中铅、汞、铬含量不得超过2μg/g;镉、砷的含量不得超过0.2μg/g。适宜饲养温度为25℃-30℃,可在暗处饲养。
本发明生产的蝇蛆洁净,不携带致病菌,幼虫表皮重金属含量低,可作为保健食品,药品和医用材料的原料。成蝇种群纯度高、生命力旺盛。
实施例1:
工厂化养殖在团泊洼家蝇养殖中试基地进行,采用笼养法。家蝇原原种取自南开大学遗传工程实验室,原原种和原种在良种繁育室中繁育。原原种羽化成蝇后,用乙醚棉球麻醉,根据家蝇的特点在放大镜下逐个选择,共选出2500只,复苏后笼中饲养。在产卵期内,一天之中每隔1小时收集一次卵块,混合后继续作为原原种繁育。其余卵块作为原种,进入原种繁育周期,幼虫化蛹后淘汰个体偏小,蛹态、蛹色不良个体,共选出约11000只蛹(重量法估算),羽化率97%,最终获得10000余只成虫,共养两笼,产卵前,淘汰成虫中畸形和发育不良个体。进入产卵期后,选择早期较大的卵块,接入幼虫饲养皿中。化蛹后选出3万余只(重量法估算)优良蛹,10%次氯酸钙上清液灭菌30分种,无菌水漂洗后,进入成虫饲养室。随机抽取20只灭菌后的蛹在细菌培养基上滚动后进行细菌培养,重复3次,未见到菌落出现。良种繁育室中淘汰的个体,高压灭菌后处理。
成虫室常规灭菌,两支40W紫外灯照射1小时。灭菌后的蛹在成虫室中羽化,羽化率为94%,成虫健康,未见过多畸形。培养温度为30℃,相对湿度70%,光照8小时/日。缓冲间防护,防止野生家蝇污染。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开大学;天津大学;大港油田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未经南开大学;天津大学;大港油田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00136260.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