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带有在加工工位上固定和定心车身的装置的加工设备无效
| 申请号: | 00135691.7 | 申请日: | 2000-12-15 |
| 公开(公告)号: | CN1300692A | 公开(公告)日: | 2001-06-27 |
| 发明(设计)人: | 加埃塔诺·迪罗萨 | 申请(专利权)人: | 先进技术有限责任公司 |
| 主分类号: | B62D65/00 | 分类号: | B62D65/00 |
| 代理公司: | 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专利商标事务所 | 代理人: | 张祖昌 |
| 地址: | 意大***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带有 加工 工位上 固定 定心 车身 装置 设备 | ||
本发明涉及车身或汽车加工设备,该设备带有用于在加工工位上固定和定心车身的创新装置。下文中加工是指所有的加工操作,例如,焊接、精整、零件的组装、用机件、玻璃等完工、可以在构件例如汽车车身等上以及在工位上进行的汽车装饰等。术语“车身”也指完工状态的汽车,并不仅指裸车身。
在加工设备中,当被加工的构件达到操作工位时,需要报告及精确固定其位置,这是大家知道的。但是,在工位上加工车身过程中可能也有不合需要的运动,这些运动是加工设备本身作用在车身上的推力。
在现有技术中,一直使用在工位上布置的用于夹紧车身的固定夹子,但是,它们笨重不便,可能妨碍加工,对于特定的车型必须特意成形和定位。
本发明的目的是克服上述缺陷,提供一种车身加工设备,其中,精确定位构件也完成固定车身的功能而无需在各工位上的独立固定构件,使得输送装置简单而经济。
为此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车身或汽车加工设备,它带加工工位和在各工位之间输送车身的装置,包括在输送装置上组装的基准构件,以便在工位之间的输送过程中将车身支承在输送装置上,其特征在于:基准构件包括用于抓住车身或完工的汽车,并且当被安装在工位上的致动器操作时稳定将其固定的装置。
为了阐明本发明的发明原理及其与现有技术相比较具有的优点,现对照以下附图,借助采用上述原理的非限定性实例来描述可能的实现的
实施例。
图1的示意图表示具有按照本发明的装置的车身输送和加工设备的一部分,
图2的局部剖开的侧视图表示按照本发明的定位和固定装置,
图3的放大图表示图2所示装置的细部结构,
图4和5表示图2所示装置的不同的工作位置。
现在对照附图,图1部分地画出了总体标号为10的设备,它包括一个由高架轨道11构成的输送设备,在其上运行输送装置12,该输送装置最好是输送器或自走式推进器,具有电机13和用于支承被加工如被焊接车身15的承载吊架14。这种吊架输送器在多个工位之间输送车身,在图1中画出了标号为16的一工位。在各工位中的类似的输送系统和加工设备是本专业技术人员公知的,因而无需画出或赘述。
为了支承车身,吊架14包括带有臂18的框架19,20,在臂18上伸出放置车身的支承件或基准构件17。
如图2和3更清楚地表示的那样,每个支承件17包括一垂直杆22,在杆端具有定位销35。销35具有一个销端-例如,圆锥形-用于与车身15中的一个适当的基准座23中的很小的侧隙接合。在定位销35的底部,杆22限定一个支承车身的工作台,销35为车身提供了一个相对于杆22的精确定位基准。
如图2所示,并在图3中放大,杆22是中空的,其内有一对杆37,38,它们沿杆的轴线延伸,在上方分别终止在夹子39,40中,在下方终止在一个移动端部中,该移动端部在标号46处枢接于一个套筒47,该套筒以一种运行的方式安装在杆22的外面。
在其两端之间的中间位置上,每个杆具有凸轮状的槽41,42,以便在固定在杆中的一个销43上运行。槽41,42具有一个第一垂直上部和一个在与杆配合工作的夹子的延伸方向上向外倾斜的第二下部。槽的形状使得当套筒47处于图2中所示的其下部休止位置上时,因而当销43处于槽的垂直上部中时,夹子39,40设置在定位销35的两侧,抓紧端坐落在定位工作台34上,如图3所示。如图3中左侧夹子的点划线所示,槽41,42形成的凸轮及销43将套筒47抬起,从而使夹子39,40返回到定位销35中。
为了移动套筒,致动器44设置在工位中,以便当车身到达时抓紧相应的套筒,并根据车身装、卸或加工的需要打开或闭合夹子。
最好象下面将要阐明的那样,支承件17暂时地装在吊架上,向下伸出其球端26之一,以便被设置在工位中的抓紧和定位装置27抓紧。为了将杆22支承在吊架上,杆22具有一个半球形第五轮24,它放置在各吊架臂18中的互补的座25中。杆22向下超出座25延伸,在下面终止于上述的球端26中。
抓紧装置27制有一对活动爪,由一个运动机构36驱动以闭合在定位构件17的下端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先进技术有限责任公司,未经先进技术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00135691.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无线电通信系统
- 下一篇:在可变速率通信系统中分配最佳分组长度的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