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砖茶机无效
| 申请号: | 00132852.2 | 申请日: | 2000-11-08 |
| 公开(公告)号: | CN1352881A | 公开(公告)日: | 2002-06-12 |
| 发明(设计)人: | 冯炎培;王希其 | 申请(专利权)人: | 云南省下关茶厂 |
| 主分类号: | A23F3/06 | 分类号: | A23F3/06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671000 云*** | 国省代码: | 云南;5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砖茶 | ||
砖茶是一种将规定重量的茶叶制成砖状的紧压茶品种,使我国传统的茶制品,特别是我国一些少数民族必备的茶品。
砖茶制作工艺中,由于其体积大,对茶的热蒸、压实及定型难度较大,目前基本的制作工艺仍然是手工处理,只有在压紧时借助于一些简单的现成的压力机械,如蜂窝煤机或油压机等,生产手段仍然比较落后,生产效率也比较低,而且工人劳动强度很大,工作环境差。
为改变砖茶生产手段的落后状态,我厂从1958年起就开始研制机械化生产设备,从1984年到1994年由我厂与湖北省机械研究院联合研制全机械化砖茶机,由于技术不成熟而未成功应用。在以后不断的研制及技术改进中,我厂终于研制成功全机械化生产的新型砖茶机,彻底改变沿用数十年的砖茶半手工生产方式,使我厂砖茶生产实现新的水平。
经检索未发现与我厂相同或相似的砖茶生产机械的专利公开技术。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生产砖茶的机械设备,以改变砖茶生产的手工方式,达到提高砖茶生产率,改进产品质量,改善生产环境及减低工人的体力劳动强度。
现结合附图详述本项发明
图1为砖茶机结构布置图;图2为砖茶生产的工艺循环流程示意图;图3位为砖茶压制、保压定型装置结构图;图4为上模移动凸轮正剖视图;图5为上模移动凸轮上视投影图。
图中:
1-末级传动主动齿轮;2-下模迫下凸轮;3-传动箱;4-主轴;5-末级传动从动齿轮及主轴承座;6-下凸轮;7-下模滚子;8-下模迫下滚子;9-下模滚子座;10-下模推杆;11-上道轨扳支柱;12-主轴承座轴承盖;13-主轴承;14-中模转盘;15-下模;16-砖茶;17-上模;18-上模滑架;19-上模滚子;20-上模道轨衬板;21-上道轨板;22-支柱螺母;23-上模移动滚子;24-上模移动凸轮;25-主轴承锁母;26-上模移动凸轮锁母;27-上模移动凸轮键;28-主轴螺母;29-末级传动箱;30-松散茶体;31-上模移动滑槽;32-抽气腔;33-供蒸气座。
本发明采用通用的间歇传动机构,将回转和停顿运动分别传给中模转盘14,由中模转盘14带动上模与下模的零件组做圆周间隙运动,配合上模移动凸轮、下凸轮及下模迫下凸轮相互作用,形成砖茶16生产中的蒸茶、压制、保压定型和成品取出工艺工序的机械动作,实现砖茶生产的机械化。
下面分别对附图进行说明。
图1为位砖茶机结构布置图,该图表达了本发明的基本结构。传动箱3是一台通用的间隙运动传动装置,从该传动箱传动使末级传动齿轮1获得间隙运动,经一次减速传给末级传动从动齿轮及主轴承座5,使与其连接的中模转盘14获得按工艺工序要求的间隙运动,这是本机的主传动运动,整台机器只有一个中模转盘14的主传动运动,其它的运动都从该主传动运动配合凸轮驱动完成。
中模转盘14圆周上均匀分布有按工序要求的中模孔,孔中装有可上、下移动的下模15。中模转盘14的每个中模孔上部装有上模移动滑槽31,该滑槽装有可径向移动的上模移动滑架18,此滑架中装有可上、下移动的上模17。中模转盘14间隙回转时,带动上模移动滑槽31及下模15一齐做间隙运动。上模移动滑架作转动运动时,其上连接的上模移动滚子23在固接于固定主轴4的上模移动凸轮24的曲线槽中被迫做径向运动,并带动上模做径向运动,在向外运动可达到上模对准中模转盘14对应的中模孔,向内运动可让上模17全部离开中模转盘14对应的中模孔。
下模15、下模推杆10和下模滚子座9固接,下模滚子座9中间装有可转动的下模滚子8,下模15被中模转盘14带动回转中,下模滚子8与固定不动的下凸轮6的上升轮廓曲线相互作用,迫使下模15按工序要求向上运动。下模滚子座9的内侧装有可转动的下模迫下滚子8,在规定的位置,下凸轮6轮廓曲线呈下降状态,下模迫下滚子8受下模迫下凸轮作用向下运动,拉动下模向下运动。
砖茶16压制前需要对其原料松散茶体30热蒸,本专利采用一种独特的蒸茶方式。中模转盘14圆周外侧开一道圆周槽,该槽在对应其各中模孔钻有细小的可通蒸汽通孔,与槽配合的并可与中模转盘相对滑动的固定供蒸汽座33在中模转盘14停动期,从侧面向松散茶体30供汽热蒸。为使侧面供汽的蒸汽能迅速满布整个松散茶体,在蒸茶位置的中模转盘14中模孔上端设置一抽气腔32,其底为具有多个细孔的平面,蒸茶时抽出松散茶体30间空气,形成真空,使蒸汽迅速均匀充满松散茶体16。同时,利用抽气腔底部平面挡住茶叶在蒸茶时受蒸汽冲击和抽气吸动时的外溢。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云南省下关茶厂,未经云南省下关茶厂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00132852.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